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曜笑道:“柳也折了,詩也作了,酒也喝了,這人,也該去了!燕然、穎兒,請回吧!”
王笉點點頭,拱手一禮:“兄長請!”
李曜也拱手一禮,與李嗣昭翻身上馬,領軍而去。
此番出兵,按照唐軍習慣,全軍有三成人員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並作為戰略預備隊(注:此處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查資料),也就是說,這五千義兒黑鴉軍,有一千五百人被劃歸李曜這個南路轉運使臨時指揮,平時負責調撥、運送和攜帶各種物資,如果戰況需要,則作為預備隊投入戰鬥。
李克用麾下軍隊,每一都三百至五百人,設一個指揮。義兒軍屬於精銳,編制比較大,也比較穩定,都是五百人一都。所以此次李曜直接掌握三個都的兵馬。
李曜未曾掌過軍,在軍中沒有人脈和威望,李存孝和李嗣昭或許是為了照顧他一下,因此特意將李嗣本帶的那一都調撥在李曜麾下,作為其護衛親兵。
說實話,李曜對此非常滿意。原先他對軍制不是很瞭解,以為他這個南路轉運使是單獨領一群專門搞後勤的腳伕之類的人,專門只管調撥糧草、軍械之類。後來任命下達了之後,一問才知道,這個南路轉運使地位相當高,權力也比較大,不過相應的,管理的雜事絕對不止是調撥一下糧草軍械那麼簡單。
唐朝軍隊的後勤,放眼當時,絕對不比後世的美軍落後。當中華文明發展到在唐朝,政治經濟科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軍隊起先是府兵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府兵制無以為繼,在唐建國一百多年之後只能全面改為募兵制,用現代語言表述,就是從人民武裝部民兵義務兵制度,改為僱傭兵職業軍人制度。
按照李衛公兵法談及,在唐朝,作為一個統兵的將領,他親自靠前指揮的軍人極限不超過20000人(說的是親自、靠前。),這其中有6000人作為後勤人員,並不直接參加戰鬥。這些6000人在戰役的關鍵時刻可以作為總預備隊,投入戰場作為擊敗敵人的最後一擊。剩下的14000人是戰鬥部隊。義兒黑鴉軍目前正是完全按照這個比例進行戰鬥和非戰鬥人員劃分的,五千人的義兒軍,由李存孝、李嗣昭統領三千五百人為主力作戰部隊,一千五百人為李曜統領的後勤及預備役部隊。
作為當時執掌全球軍事科技牛耳的唐軍,已經全面實現後勤馱馬化。每五十人的軍隊,有馱馬八匹(其實是驢,胃口小,不挑食,脾氣好。),在唐玄宗時期改為馱馬六匹。攜帶的裝備有軍用帳篷五頂,飯鍋五口,木工工具百寶箱十套,五金工具百寶箱似十套,鐮刀二十把,用於到敵人的農田裡搶糧食,五個馬槽,紮營後使用,材料為布製成,切草的鍘刀十把,水瓢十隻,還有自帶的醫藥急救箱若干,火摺子若干個,鹽袋五十隻。
而李克用這支義兒黑鴉軍,乃是精銳騎兵部隊,除上述若干輜重,其後勤還要攜帶騎兵部隊馬匹身上的易損裝具兩套,譬如馬鞍、韁繩、馬鐙等物,好在是輕騎兵,不必披甲,要不然後勤保障更加艱難。
不過說來有趣,唐玄宗改革軍隊之後,職業軍人們由於不滿意“中央軍委後勤部”提供的標準“劣質”裝備,尤其是步兵同志們的行軍機動工具為雙腳,而家中有都比較富庶有餘糧,所以紛紛自己掏腰包,購買馬匹作為交通工具,最牛的是,還人人都有兩匹馬,輪番駕駛。這樣軍隊行軍就全部馱馬化了,只不過交戰時,步兵還是不得使用新式交通工具,必須下馬步戰。
人人雙馬,在現在這個時期早就做不到了,別說內地兵馬做不到,朝廷中央的神策軍也做不到,不過李克用雖然財力也有些窘迫,好在他是沙陀貴族出身,馬場不少,牧民尤多,因此馬匹問題,倒是強藩之最,雖然也奢侈不到全軍人人雙馬的變態程度,但精銳的黑鴉軍倒是做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