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晚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 傾天下 第5節,傾天下,周晚欲,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擦香膏,星垂和月湧拿團花忍冬紋的鎏金熏籠在身後為她烘發,這種熏籠原是用以薰香、烘物和取暖的。她進宮後,太后……哦不,應該是母后,母后身邊兒的碧霄姑姑教她用這個烘發,可節省不少打理頭髮的時間,裡面若加上一點香料,還能使髮絲異香沁人。
一縷香,牽繞出一縷記憶來。
那年她五歲,先帝駕崩,傳位於年僅十歲的皇四子宋琅,先帝遺詔命二臣輔政,一是左丞相紀延年,一是右丞相江峻嶺。
同年,太后垂簾聽政,命二相送子女入宮,為皇帝和公主伴讀。
看似是伴讀,實則為質子。
只因太后最忌也最怕臣子權柄過盛。
紀家送進宮的孩子是紀相的嫡幼子紀敏騫,江家沒有適齡的兒子,本應送嫡長孫入宮,可太后卻指名要了江柍,說是迎熹公主缺少玩伴,又見江柍冰雪可愛,一見便心生歡喜。
江峻嶺膝下有八個兒子,年逾半百才得了江柍這一個愛女,江母寶貝得像眼珠子似的,怎捨得讓她離開,當即就向宮裡遞了拜帖。
正因太后趙華懿乃是江母趙華霽的親堂妹,上頭侍奉著同一個老祖宗,江母才會賭這層親戚情分能讓太后收回成命。
然而最後,江母未能遂願。
只因無論是太后還是江母,都早已不是趙家女。
能互相成全的時候當然好,若不能,便只能先成全自身。
太后知道江家不缺兒子,缺的是女兒,要江柍進宮是勢在必行。
十年前,江柍以江家嫡女的身份進了宮,以為不久便可歸家。
十年後,她以大昭嫡公主的身份出了宮,便知再無歸家之期。
代替迎熹出嫁,是在晏國提出和親之時便定下來的。
為此太后特意強調及笄之時才許公主出嫁,表面是不捨幼女,實則是打算暗中調教江柍,來個移花接木。
江柍入宮後住在太后的福寧宮裡,除每日到迎熹宮中伴讀,或偶爾與宋琅偷偷在離福寧宮很近的梨香叢玩耍之外,再也沒出過門,因此見過她的人少之又少。而迎熹從出生起便有不足之症,一見生人便會受驚發熱,自小更是深居簡出。
故而將二人身份調換並不難。
可昭國既在晏國安插細作,昭國也定會有晏國的細作。
為防江柍身份敗露,見過江柍與迎熹真容的寥寥幾人,幾乎都被賜了鴆酒,太后命心腹將他們的屍首拖進福寧宮焚燒,偽裝出一場看似意外的大火,為求逼真,福寧宮、公主所、長樂宮等連成一片的七十二座宮殿付之一炬,另有無數的宮娥內侍在此次大火中喪生。
當日太后沒有痛下殺手的,唯有她的心腹史碧霄和段春令,以及江柍從家帶來的貼身侍女霧燈,入宮後一直服侍在側的星垂月湧。
太后想讓江柍自行處置這幾人。
她對江柍說,若是殺掉她們,你會更安全,可若留下她們,表面上看你是主子,可把柄被別人掌握,你不會太安心。
江柍考慮過後,還是選擇,不殺。
她的原話是,太后娘娘,臣女也需要心腹,不是迎熹的心腹,而是獨屬於江柍的心腹。
其實這不過是太后的試探。
若她今日能為尚未可知的自身安危,殺了自小看著她長大的親信;
難免來日不會為一己之私,而背叛送她涉險的自己。
狠心是好事,可若狠心太過,毫無底線,便不可留。
何況太后深知,一個人緊繃太久,難免會崩潰,身旁有能紓解心結的心腹二三,便是得了喘息之機,如此方能長久。
這也是她不捨得殺碧霄和春令的原因。
此外江柍嫁去晏國之後,也需有人替她辦事,留幾個知道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