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沙場征戰苦,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吐魯番汗國的統治範圍,也不過是吐魯番為中心的,南疆東部地區。
而在南疆西部還有一個葉爾羌汗國。統治新-疆一部分,中亞大部分地區。
只是出乎預料的敵人,讓哈密之戰,在嘉靖四十三年相當不順。
當然了,這也有一點李儒的問題。李儒從根本上來說,僅僅是一個合格的將領。並不是多出色。面對敵人數量突然增加。不同的將領有不同的做法。但是李儒用了保守,最有把握的辦法。那就是與哈密城外立寨,先為不可勝,待敵之可勝。
因為從哈密到 嘉峪關之間關西七衛,幾乎都成為了沙漠。大明出兵數十萬,只能翻越沙漠而來的也不過一兩萬而已。
當然了,在周夢臣看來,不僅僅是周夢臣看來。就是周夢臣與麾下眾將商議的時候,大家一致覺得,即便面對數倍之地,萬餘精兵,步騎各半,也足以決戰。
奈何,李儒對哈密對峙。
雙方主力不戰。更多的戰事,就出現在糧道之中。吐魯番精騎深入沙漠之中,截殺大明的糧道。只是大明出兵幾十萬,大部分兵力都在後勤線上。
怎麼可能被吐魯番突破。
一直熬到了次年夏天。李儒手中兵力增加到四萬,而且李儒在哈密城下,也沒有閒著,不僅僅打造了大量攻城器械,還開墾不少土地,減少後勤。
在李儒覺得敵我力量發生翻轉之後,突然進攻,大破吐魯番騎兵,然後直撲哈密城下,一日破城。
讓李儒以少勝多是不可能的。但是優勢在我的時候,李儒也是有雷霆手段的。一日破軍,一日破城。兩日之間,哈密易主。
按理說,這一戰打到這裡,已經完成事先計劃了。
只是,大明不想打了。吐魯番汗卻想打了。
不,應該說是新吐魯番汗。也就是原來的哈密王。
哈密一戰,明軍摧毀了吐魯番汗的主力。哈密王的部下更是喪去不知道多少。老吐魯番汗回到吐魯番一點兵,又氣又急,再加上有傷在身,沒有幾天就去了。
哈密王臨危受命,但他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
哈密一戰,對大明來說,是邊邊角角的一戰,但是對吐魯番汗來說,就是決定命運的一戰。大軍喪失無數,不要說反撲哈密了,就是保全本國都有問題,他北方,西方都有其他汗國虎視眈眈的。內部又有各大部落也想看著敗軍之將該怎麼辦?
哈密王,也就是新吐魯番汗在內憂外患之下,下定決心,向葉爾羌汗國借兵。只要葉爾羌汗國為他復仇,他願意舉國投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吐魯番汗國本來就內憂外患,即便沒有大明重返西域,過幾年,也會被葉爾羌汗國給吞併了。甚至可以說吐魯番汗對大明如此強硬的表現,其實也是一種膽怯。
他們擔心如果明軍輕易奪取了哈密,會給他四周鄰居一個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吐魯番汗國,已經到了難以為繼,任人宰割的地步了。反而如果他們能打贏大明,然後借大勝餘威,還能維繫一段時間的。
當然了,這也與明朝在西域並沒有什麼兵威有關係。
總之,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新任吐魯番汗,覺決定將國家賣一個好價錢,同時,一方面為了掩蓋自己的行為,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出一口氣。
才加上請葉爾羌汗國報仇的說法。
不管新吐魯番汗是怎麼想的,他這個作法,都讓本以為西域戰事已經結束的大明上下,不得不迎來新的戰爭。
在嘉靖四十三年四十四年,是與吐魯番汗打的,而在嘉靖四十四年之後,到嘉靖四十六年這一段時間,都是與葉爾羌汗國打的,一直打到,劉漢長驅直入奪取喀什。將葉爾羌汗國的勢力趕出南疆之後,雙方才算是消停,才有議和的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