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回上海,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三章
回上海
從廣州沿著海岸線南下,從安南到馬六甲這一條航道,一直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好像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船隻沿著這一條航道航行了。
所以,這一條航道雖然看似遠。但是順風而下,也不需要多長時間。
當然了,這一片區域也不是沒有問題的,
那就是要介入三國之爭,那就是暹羅,真臘,佔婆。甚至還有安南。
其中最有威脅性的是安南。因為比起其他兩個國家,安南國家體制與大明相差不大,對於其他國家,無疑是先進的。安南軍隊也是最能打的。否則占城也不會被打得不要不要的。
不過,安南而今正在分裂之中,之前詳細說過了。而今就不多說了。莫朝與後黎朝爭鋒,現在沒有工夫管占城的事情。
這兩個方案權衡起來,各有優劣。
一時間周夢臣與唐順之探討這兩地優劣。一時間難以分辨那一個地方更好一點。
唐順之忽然說道:“其實,如此初期投入不多的話。能不能兩個地方同時開始?”
周夢臣微微一愣。說道:“或許可以,只是如此一來,你恐怕需要一個得力助手了。”
呂宋與占城相隔整個南海。以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根本是難以兼顧,即便唐順之總覽兩地,也需要一個人代替坐鎮一處。
唐順之說道:“譚綸其實不錯。”
周夢臣也默默沉思這個人選。
關於南洋的事情還沒有商量出來一個定論。畢竟圈定未來的南洋巡撫衙門駐地,其實才是最簡單地一件事情,剩下還有很多事情。
這些事情還沒有商量出來一個定論。
已經到了上海港。
大軍回師,數日之前就有人來稟報。江南巡撫王宗沐,海關道臺謝彬,上海知縣海瑞等十幾員文武官員,以及上海百姓一併來碼頭迎接。
周夢臣離開上海不過數月而已。但是上海港已經截然不同了。
如果說,在周夢臣出征的時候,還能做到清理上海港,讓所有軍用船隻停進上海港。而今卻不一樣了,已經做不到這一點。
前文說過,上海港是一個河港,所有碼頭都在上海縣城以北,吳淞口以南,這一段吳淞江,後世稱之為黃浦江。這一段河道兩側。
這一條河道兩側,並不是所有河岸都能夠作為碼頭的。再者,周夢臣雖然對上海港的基礎建設投入不少,但還沒有將上海港所有潛力挖掘出來。一般情況下也就算了。
當大軍數百艘船,而且都是大船,一艘船比尋常三桅船大上一倍甚至更多。
以上海港原本的泊位,是勉強夠用的。
這也是為什麼周夢臣出發的時候能從這裡出發。
但是開海之後,上海港簡直如同燎原一般。
周夢臣出去這半年,整個是適合跑南洋航道,這幾年倭寇鬧得厲害,也限制了中外貿易,而今一放開。原原本本的中國貨物,從上海港流向南洋各處。各處商人發現,這一次生意分外好做。
因為首先有官方背書。
雖然大明沒有在每一個國家都留駐使節。但是幾乎所有南洋國家都有華人。這些在當地有家有業的華人都有了與大明官府聯絡的渠道。直接與海關聯絡,其實就承擔了大明外交使節的作用。再加上他們在本地本來就有一些根基。
有國家背書,和沒有國家背書是完全不一樣的。
誠然,前文也說了。大明對於南洋的經營,雖然一百多年的雨打風吹去,已經所剩無幾。但是那是作為國家來說的。對於大明重返南洋來說。但是對於個人就不那回事了。
如果是一個普通漢商,弄死你就弄死了。大海茫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