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勝的時候,靠得是子彈,鋼鐵與熱血。
俞大猷臉色有些難看,說道:“元敬,非如此不可嗎?”
俞大猷在軍事上的成就也不用說了,他一聽戚繼光的說法,就知道,這是一場慘烈之極的戰鬥。
為什麼這麼說?
很簡單,島津家其實也明白他們的實力是有限,決計不會浪戰,而是必須打他們有把握的戰事。也就是說,除非戰前的絕對優勢在島津家,島津家才不會從隱藏的地方鑽出來,與明軍決戰。
如此一來,雙方兵力比,也就可想而知了?
是三比一,四比一,還是五比一。
在南九州,大明不熟悉地理,這是沒有地利。當地日本人也不會心向大明,這是沒有人和。至於主將如此急迫,也是沒有天時,然後在數量上也不佔優勢,讓麾下的將士面對數倍之敵。
縱然俞大猷覺得大明軍隊要勝過島津家,也知道這不是一場容易的戰事。
俞大猷本能不想將將士們陷入如此絕境之中。
戚繼光搖搖頭,說道:“只有這一個辦法了。沒有其他辦法。”
說戚繼光比俞大猷官迷也好,說政治敏感性也好。但是戚繼光在考慮事情上,不會簡單的從軍事角度來思考,也會從政治角度來思考,這一戰,是明顯的政治戰。不惜將一支軍隊打殘,打散。戚繼光也必須打這一仗。
慈不掌兵。在戚繼光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管平日戚繼光多愛兵如子,在關鍵時候,也有不問傷亡數字,不問死多少。只問打贏沒有的決心與意志。
俞大猷沉默了一會兒,嘆息一聲。還想說什麼,隨即嘆息一聲,說道:“這是你的兵,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俞大猷其實想說,是有其他辦法的。
派人離間,將朝-鮮兵帶過來,讓他們下去清鄉,等等。但是俞大猷最終沒有說,預設了戚繼光的做法。
戚繼光心中也不好受。他沉吟片刻。決定派出一個營,向北方追擊。他知道島津家的軍隊在兩三萬之間,具體不清楚。如果連大明一個營都不敢打,那麼,島津家的軍心士氣該怎麼維持?而且,一個營作為一個戰術單位,各方面都很齊全。如果再少的話,就發揮不出明軍的很多優勢了。
但是這個營,必須戰鬥力出類拔萃,必須能打。
島津家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島津家武士多,有太多的島津武士作為基幹軍官。不敢說能打到一兵一卒不撤退。但是在伏擊大友家一戰之中,引誘大友家的軍隊,就承擔了將近一半的傷亡,依然堅持戰鬥。
大明軍隊必須要比島津家更強,更能打,意志更堅定才行。
戚繼光忽然想念起大同兵了。在與韃子反覆拉扯之下,幾乎百戰餘生,家破人亡的大同兵,是有這種素質與戰鬥力的。只是隨著大同戰事平定。甚至漸漸富裕起來,成為塞上明珠之後,戚繼光很多大同故舊都抱怨起來,而今補充大同士卒,都是少爺兵。太嬌生慣養了。
似乎當年大同兵頑強作風,也會因為他們這一批大同老人漸漸退下而消失不見。
不過,戚繼光想起了另外一支作風很是強悍的軍隊。
戚繼光說道:“叫吳惟忠來見我。”
片刻之後,吳惟忠來見戚繼光了。
戚繼光想到的就是義烏兵。
與歷史上不一樣,歷史上戚繼光練兵是從義烏起家的。所以軍中義烏兵的比例非常高,義烏籍的將領也非常多。但是而今戚繼光一上來就是浙江總兵。編練新軍的時候,更是有周夢臣權力支援,讓他有更多的選擇權,不必侷限於義烏一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