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嘉靖四十一年春闈,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周夢臣改了很多東西,事情很多。需要第一天早上就開始入場。下午就入完了。

之前,每一個考生都帶著考籃。裡面除卻筆墨紙硯之外,還有乾糧食水。

但這一次,不僅僅衣服不讓穿進來,考籃也不讓進來。

王宜有些不知所措。這與之前那些前輩說得不一樣啊。

王宜來到自己號舍之中,坐著裡面很是憋屈,高不能抬頭,低不能容膝,唯一的問題,是不漏水。倒也可以了。等考試開始之後,就只能在裡面不出來了。他也就出來轉轉。

這個時候還是可以自由活動的。

他出來就看向項鈳臉色蒼白地站在一邊,與另外一個人攀談。項鈳說道:“你也姓項,又是臨海人,可是本家?”

這個人年紀稍稍大一些,打了一個哈哈說道:“或許吧。”

項鈳正想說什麼,只覺得臉色一變,什麼也不說了,匆匆向廁所而去。

王宜上前去了,說道:“這位項兄,在下大同王宜。”

項思教說道:“可是大同書院的王兄?”

王宜說道:“你怎麼知道?”

項思教說道:“在下六藝書院的項思教,看過王兄發表《關於鐵質罐頭生產的若干爭議》,真是一言定乾坤,聽說在此之後,大同所有罐頭都開始改成鐵罐頭了。”

王宜說道:“項兄客氣了,其實,周大人在的時候,就提過這個事情,只是那個時候鐵價太高。而今鐵價降下來了。我不過是拾人牙慧。撿個便宜而已。我也看過項兄的《番薯推介》,我已經在讓家中在田間地頭試著種番薯了。如果此物能大行於天下,項兄之功,不亞神農。”

兩人一打聽都是氣學中人。自然變得熱絡起來。

王宜乃是大同王家的人。大同王家是周夢臣掃清大同唯一剩下來的幾個大家族之一。更是看周夢臣勢力蒸蒸日上。自然舉家跟隨周夢臣,後來也參與到了罐頭生意之中。王宜能發表這一篇論文,卻是是需要家業的支援。

同樣項思教也是項家的人。只是旁系遠親。家中多做海上生意。民以食為天,他對農學感興趣。也是因為家族有人闖南洋。這才有了第一手資料。然憑藉這第一手資料,研究了數年。終於有了成果。《番薯推介》,是對紅薯耕種,儲藏,用途等全部考訂的一篇文章。

其實,歷史上番薯也大概是這個時候就傳入中國的。但是真正大行天下,也就是在萬曆年間。

而周夢臣搭建起來新的資訊傳播平臺,讓紅薯一進入中國,就在各地落地生根。很多讀到這文章的人。都在自己家鄉開始試種。時間一長。想來紅薯種植也就蔚然成風了。

根本不需要到清代,玉米與紅薯這些新作物,才進入主流。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氣學大行於天下,已經有很人深入研究,用科學的眼光看世界。特別是在周夢臣治河三書一出,這簡直是讓周夢臣威望只追王陽明。

或許,周夢臣,唯一不如王陽明的。那就是時間的沉澱吧。

兩人熱絡起來,自然談到了吃飯的問題。

項思教說道:“無須擔心,周公主持春闈,難道還能讓我們餓肚子不成,只是可惜了我那紅薯餅,酥酥軟軟的,味道極好,不能請王兄嚐嚐了。”項思教而今已經化身為紅薯推廣大使,對什麼都都想推廣紅薯。

王宜說道:“出去之後,再吃不遲。只是不知道準備了什麼吃的。”

項思教輕輕一笑,說道:“王兄,你應該能猜得到才對。在這裡不讓生火,又要大量準備。方便食用。你覺得該是什麼?”

“只有罐頭。”王宜臉色有一些難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