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現場決策,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一章
現場決策
如此一來,即便黃河水勢再大,漫過了遙堤。也不會出現,大水衝破遙堤,從而讓河道整體遷徙的局面,最多不過是淹了周圍幾個縣,而且如果在河道周圍,有配套的水利工程,這種局面也是能夠化解的。
比如鄭州的賈魯河。此賈魯河與徐州的賈魯故道不是一條河。鄭州的賈魯河就是元代大臣賈魯修河的配套工程。而徐州的賈魯故道,就是賈魯修黃河改道的新河道。也就是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工程。
有好幾次,黃河在鄭州決口,黃河水就衝入賈魯河之中,讓兩岸百姓被難更少。
潘季馴就是打這個主意。
只是周夢臣總覺得潘季馴的辦法,有些想當然而已。
而朱衡的方案,也算是治水長策,沒有什麼好說的。給黃河換一條新河道,在河道沒有被黃沙淤積成為地上懸河之前。是比較安穩的。但是過個十幾年,這新河道與舊河道,也就差不多了。
畢竟,到了清代,黃河才是有口必堵的。在明代這個意識還不是太強烈的。
而有口必堵這個思想本身,就是潘季馴治河思想的延續。
雙方都有道理。而且都有問題。
這個時候,就要周夢臣來拍板了。
周夢臣思忖了好一陣子,咬著牙說道:“先將黃河歸於舊道。”
潘季馴面露喜色,朱衡面色不變,但是透過他的眸子,也能看出來,有幾分失望之意。
周夢臣說道:“束水攻沙之策,能否可行,還要看具體情況。不過,而今最大的問題,救百姓於水火之間,而今黃河水少。為害不深,道夏秋洪峰到來。到時候,恐怕這裡又是一場大禍,生民本來就百無一。難道還讓這僅存的一點百姓,落入河伯之手。”
“重新修一道新河,太慢了。而舊河河道,雖然高於兩岸,但是歷代都有加固,算得上堤壩齊全。只要讓黃河歸於舊道。支撐一兩年,是沒有問題的。”
“等做完這一件事情,再來考慮長策不遲。”
周夢臣這一番話,才算是打消了雙方顧慮。
周夢臣也明白,這僅僅是將雙方矛盾給往後面推遲而已。給自己爭取一點時間。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周夢臣需要時間。
周夢臣對於黃河這個大課題準備不足。雖然他傾向於束水攻沙。但是總覺得邏輯上有些不通。人定勝天,固然是一個口號。而且在生產力發達後,也能成為現實。但是束水攻沙這個辦法,以水治沙,似乎將水性利用到了極致。完美之極。
或許對於一些文人士大夫來說,是非常符合他們的審美與價值觀的。就好像武學之中的四兩撥千斤。也是文人士大夫的臆想,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
但是周夢臣做過太多事情之後,就會發現真正能解決的問題的辦法,往往是傻大笨粗的。越精巧的設計,限制條件就越多,黃河水況複雜,未必按人的想法來。
他必須考慮清楚。
這一段時間,就是他給自己補課的時間。
“大人,要在兩三月之內,堵上缺口,並整頓大堤,是少不了人的。而徐州民夫不夠啊?”朱衡說道。
周夢臣說道:“我已經做了準備,南京兵部將會有兩個營,一萬多人的軍隊北上,漕丁也在調動之列。這一次我出京,帶來百萬治河經費。就砸在這一件事情上。”
“大幹一百天。一定要今年黃河不出問題。”
“潘季馴。”周夢臣說道。
潘季馴立即出列說道:“下官在。”
周夢臣說道:“我命你立即出發,巡視河道,有什麼問題,立即報上來。我會安排人搶修,如果你沒有報上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