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六章 高舉朱子大旗,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唱反調,至於其他人。這個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馮立與周夢臣的關係,很多人都知道。
大體將周夢臣當成自己人。雖然未必信服,但是見馮立沒有表示,自然也不會上來拆臺。當然了,回去之後,自然會細細算的。只是不是現在。
一時間無人說話,不知道誰說了一句,說道:“如此一來,天人感應怎麼說?”
周夢臣心中咯噔一聲。
這才是周夢臣最擔心的問題。
天人感應。
別的不說,熒惑守心,太白晝見,這些天文現象,都是象徵著天下大亂,還有其他天象,在天人感應之中,都是各種解釋的,比如日食,就是“陰侵陽,臣凌君”。月食乃是“君臣失序,國不明。”
在漢代一旦出現日食,就要三公負責,要鞠躬下臺的。
後世雖然沒有這樣的規矩,但是依然相信這樣的解釋。不過後世做了補救,如果能事先預測出來,做一些措施,比如齋戒,禳日。但是如果事先沒有預測出來,突然日食了,讓朝廷上下來不及準備,可以想象朝廷上下是多混亂,更相信這是國家禍端的徵兆。
更不要說,當今的嘉靖皇帝又是一個非常迷信的皇帝,他對屢次預測不準的欽天監,會有什麼態度,也就可想而知。
天人感應,是周夢臣不能迴避的問題。而天人感應本身就是儒家統治學,以天的無上權威,確定皇權天子的無上權威。這不是自然科學,而是政治哲學。
這個題目,如果將成自然哲學來解的話,一定會死的很慘的。
以明代的風氣,不會落到哥白尼這個下場,但一輩子也進不到主流之中。被排斥為狂人囈語。即便後世很多開明學者,如黃宗羲之輩,他們認為西洋天文學最大的問題,就是隻知疇人之學,不知天人感應之理。
所謂疇人,就是精通天文的學者。
好在天人感應的時代,已經遠去了。而今是理學的時代。
周夢臣頭一點也不硬,而且身姿還是非常柔軟的。自然想到用理學來打掩護。不得不承認,雖然理學在後世是非常保守的,但是放在具體時代之中,其中還是有一些積極的意義的。
周夢臣說道:“我不是大儒,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我這個理論與朱子之理暗合。”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打起精神了。
對於天文數算,大部分都不是太瞭解的。畢竟這些學問在明代已經衰落了。但是對於理學來說,卻是大興之時,但凡是士大夫沒有讀過朱子的書,就好像是文盲一般。
周夢臣說道:“朱子言及天地初開,是這樣說的。”他微微一頓,清清嗓子,背朱子的原話,道:“天地初間,只是陰陽二氣,這是一個氣執行,磨來磨去,磨得急了,便桚去許多渣滓。裡面無處出,便結成個地在中央,氣之清便為天,為日月,為星辰,只在外常用周環運轉,地便在中央不動,不是在下。”
周夢臣背出這一段,很多人微微點頭,顯然他們是讀過的。
周夢臣說道:“我細思之,朱子也有誤處。”
此言一出,立即有很多人皺眉。周夢臣不等他們開口,立即說道:“諸位不知道鑽木取火嗎?如果如朱子所言,陰陽之氣執行相磨,即便有東西沉積於中,也會被點燃的。而太陽就是一個好火球。”
“而且,”周夢臣隨手解下腰間的玉佩,拽著玉佩的繩子,轉動,將玉佩在空中轉動的痕跡,形成一道若隱若現的圓圈,說道:“即便有東西留在中央,也應該有東西被甩出來的。”
“朱子明見萬里,雖然小有錯漏,吾輩當加以修訂一二。我這個說法才真正如朱子之原意。”
“陰陽之氣於虛空之中磨急了,留在中央的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