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送行,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十章

送行

劉天和也不開玩笑了,正色說道:“我還有什麼沒有完結的事情,該做的也都做了,我之學問,可以分為三分,一是儒學,雖然專研半生,也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好傳之後世的,其次是醫術,已經傳給給了李家,也算是所傳得人。至於水利機械,等諸般雜學傳給你了,我也放心。兒孫之事?吾子固然愚鈍,但是皇恩浩蕩,也有錦衣衛千戶的蔭官,足夠庇護一代。至於將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又何必操心?我而今六十有七,不為夭折。又有什麼放心不下的?”

劉天和沉默片刻,說道:“或許真有一事我放心不下。就是治水,我大明開國之初修建黃河大堤,之後各朝都有修建,但是陳陳相因,不過是修修補補的功夫,我擔任河道的時候,更是急如星火,片刻不可耽擱。外人看我三月治水有成,卻不知道不過是裱糊匠而已,治標不治本。這黃河之事,恐怕難以為繼,這一件事情,我實在是放心不下。”

“你若有心,就多在這件事情上下下功夫。”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酸,雙眼一熱,幾乎要流下淚了。

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句子周夢臣從小就背誦過,但是這樣的人,他只是聽說過,哪裡親眼見過。

而眼前這個老人,在生命的燭火剩下最後一滴的時候,最後的擔心,卻與自己沒有絲毫關係,卻是黃河水患。甚至周夢臣也想明白了,劉天和最喜歡的是醫術,但是對水利方面未必有多少愛好,為什麼到了生命盡頭,還想將自己的經驗教授弟子。

未必是他多喜歡這些東西,多擔心自己的心血失傳。而是在擔心將來的黃河水患,而將他的治河經驗傳授下去,也是他這個朝廷大臣,能為朝廷做的最後一件事情,至於有沒有效果,卻不是他能控制了。

人能控制自己死後什麼事情?

什麼也控制不了。

周夢臣說道:“請老師放心,我一定治好黃河。”

周夢臣這一句話擲地有聲,也讓劉天和的孫子為之側目。

黃河是什麼?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同時也是地上懸河,黃河之患,由來以久。誰能治好?只能維持,就是相當好了。

周夢臣這一句話,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空話大話而已。

卻不知道,這是周夢臣為自己定下的,在這個時代第一個目標。

劉天和也不相信周夢臣能做到。畢竟他是治理過黃河的,他當然知道黃河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其中有多少利益糾纏,多少複雜的關係。多少天災,多少人禍?黃河幾乎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劉天和說道:“你有此心就不錯了,凡是不必強求。”

周夢臣說道:“弟子明白。”雖然這麼說,但是周夢臣心中卻不是這麼想的。

他這一段時間,也想明白的。

他在後世就是搞技術工作的,對一些人事鬥爭,並不是太喜歡的。而今時代雖然變了,但是人與人之間鬥爭手段並沒有變,甚至更加高階。甚至某些權謀手段,即便後世穿越過來的人未必能玩得過明代之人。

周夢臣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固然是受到了劉天和的感召,想要為天下百姓做一些事情,而黃河之患,就是百姓之大患。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周夢臣知道自己的不足,決定揚長避短。

揚什麼長?

自然是周夢臣在科研上面的實力,他在後世,不過是走過一遍實驗室的殘次品。在激烈的競爭之中,未必能戴得上科學家的頭銜。而今卻不一樣,而今天下之間所有的技術方面的難題,周夢臣並覺得有什麼能難住自己的。

無非是多花一點時間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