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章 醫學期刊,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章
醫學期刊
周夢臣說得對不對?
對。
只是之前沒有人專門提出而已。
但是這觀點新鮮不新鮮?
不新鮮。
薛老先生不知道嗎?
知道。
甚至就薛老先生本人來說,他曾經無數次,想將人體開啟看看,這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終究沒有做過。
實際上是沒有辦法做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即便人死了也是一樣的。解剖屍體在大明是重罪。不僅僅是法律不允許,道德上也不允許。這不是薛老先生想不想,願意不願意所能改變的。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
薛老先生連談不敢多談,說道:“說下面的。”
周夢臣說道:“是。再有就是交流的問題了。醫道之上師徒相傳,讓很多醫術都不能流傳。甚至有敝帚自珍之輩,將很多醫術帶到了土裡。”
李時珍聽了,忍不住說道:“你這話過分了,雖然有這樣的人,但是大部分名醫,都不是這樣,他們甚至恨不得自己的醫術能廣傳天下之人,就好像令師劉公,也將畢生醫道經驗,寫成了《保壽堂經驗方》,而薛世伯更是筆耕不綴,寫了很多醫書,我聽過的就有《外科樞要》等什麼十幾本之多。”
這個情況是周夢臣不大瞭解的。
明代在醫術上是很開放的,幾乎上所有名醫都寫醫書。誕生《本草綱目》,並不是單單是李時珍的選擇,其實也是時代趨勢。大量醫書出現,必然有幾本傑出的醫書。
不過,這不妨礙周夢臣繼續說下去。周夢臣問李時珍道:“薛世伯的著作,你都看過了嗎?”
李時珍說道:“未得一見。”
周夢臣轉過頭對薛老先生,說道:“在下恩師麻城劉公諱天和,在醫術上也有一定的建樹,寫的《保壽堂經驗方》,薛世伯可曾見過?”
薛老先生說道:“我沒有想到你是劉公的弟子。劉公的醫術我是知道的。只是他寫得這本書,我卻沒有見過。”
周夢臣心中暗道:“總算有一個在預料之中。”
以這個時代的資訊傳播速度,一本專業書籍,從誕生到流傳天下,幾十年過去了,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周夢臣繼續說道:“薛世伯讀古人醫書,有沒有複雜難解,卻無人商議的時候?”
薛老先生說道:“自然是有的。”
周夢臣說道:“正是如此,我從來覺得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一個人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眾人之智,才能有所發展。我以為當仿造朝廷邸報一般,辦一分小報,將醫道一些的問題,寫在上面,遍傳天下,讓眾人都可以商議,有什麼新發現,也可以及時宣告天下,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各自著書,都為故紙。”
沒錯,周夢臣說的就是科學期刊。
其實,周夢臣這個想法早就有了。而且他發現,在中國可以辦起期刊的,也唯有醫學期刊。原因很簡單,就好像是天文歷算之學,如果辦期刊的話,也就是欽天監,以及一些感興趣的人去看。
但是醫學則不然。
因為中醫非常發達。
不管現代的人怎麼黑中醫,怎麼說中醫無用。似乎中醫面對現代醫學全面潰敗之態,無可挽回了。
但是請不要忘記了。
古代中國各個學科,幾乎都在現代科學麵前一敗凃地。唯有中醫,你再鄙視它,輕賤它,它依然是現代醫學面前留著最後一口氣。
甚至可以說,在青黴素等特效藥之前,中醫與西醫是可以分庭抗禮的。
這種發達不僅僅表現在數百年之後,更表現在明代當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