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遊北京城,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昌城中間是蛇山,北京城城中是皇城,佔據了城池最中間的地方,皇城之中雖然景色不錯,但是我們進不去。”

“今日我們出城踏青,城裡風氣雖然好,但是還是城外開闊。”

對於周母等人來說,自然是周夢臣說什麼她們聽什麼,並沒有什麼異議。

周夢臣就指揮著車伕,從城南出城,這就是達到城外最快的路徑。

一路上,時不時有風沙襲來,讓周母很不適應。周夢臣在馬車旁一邊騎馬一邊與車裡面的人說話,說道:“今日,天氣極好,路面也好,雖然有一些風沙,但並不是什麼大事,母親是沒有見過北京下雨的日子。雨水一大,這道路就變得泥濘非常,只要敢出門的人,就沒有能全身而退的。當然了,下雨天雖然有些狼狽,但還不是最狼狽的。最狼狽的是遇見掏路溝的,那可是見者無不做嘔,而且道路被攔了一半,誰都要好好聞聞,被弄得一身屎尿味不可。”

北京的城市規劃之中,下水道體系不是暗渠,而是明溝,這種明溝到清末還有,所謂之龍鬚溝便是。

而且皇帝出巡,北京城都會黃土墊地。時間一長,道路高出兩側不少,下雨一旦下透,可不是在泥漿之中打滾嗎?有關人員定時清理道路兩側的明溝的時候,他雖然沒有見過,但是老北京無不知道。

畢竟這年頭很多生活汙水,都匯入明溝之中。那味道實在是生化武器。

周夢臣在暗暗吐槽北京的市政。

周母已經掩鼻了,似乎真聞到了這個味道,說道:“你說這個做什麼?噁心人。”

周夢臣說道:“是是是,我說別的,母親可知道我婚禮上來的那位張御史,他的老師乃是王廷相,王公,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他叫告誡弟子。就說了這北京街道的事情,昨日雨後上街,見有位轎伕穿了雙新鞋,一路小心翼翼生怕弄髒。結果進城後泥濘漸多,濺上了泥汙。自此,這位轎伕就不再顧惜腳下的鞋子了。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周夢臣之所以對王廷相越來越熟悉,就是這位張御史的功勞。王廷相這番話就是對他的說的。

張潮與周夢臣之間的關係,更多是張潮想將周夢臣拉入氣學一脈。

周夢臣倒是在猶豫,他畢竟對氣學瞭解不多。而且比起理學,以及王陽明的心學,楊慎,王廷相等人的氣學,還是小眾一點,流傳也不是太廣,朝廷之上更是沒有什麼得力的大臣。

畢竟嘉靖有多恨楊慎,凡是與楊慎相關的事情,都不可能得了好。

除非楊慎死了。

而今的楊慎還在雲南活的好好的。

周母卻不知道周夢臣與王廷相之間間接的關係,只是聽了這話,說道:“阿彌陀佛,這一句話,真有道理。飛熊啊,你牢牢記住,咱家有而今的風光,已經是我想都沒有想過的。你得皇帝看重,萬萬要潔身自好,萬萬不可失足。”

周夢臣說道:“母親我知道。”

有些話,卻是不好給母親說。

朝廷內情如此,周夢臣真有什麼事情,難道真是因為一失足嗎?恐怕恰恰相反,是因為不失足的緣故吧。只是這些內情說給母親聽,一來她未必能聽懂,二來即便聽懂了又如何?徒徒擔心而已。

於是周夢臣岔開話題,隨即說起了別的。比如路邊那個館子的味道不錯。比如這是那個衙門等等。就這樣,一行人在北京的主幹道上,順著人流走走停停了,花了好一陣子,才出了城門。

但是到了城外,也不見多寬鬆。

這南城本就人煙眾多,與城內幾乎相差無幾了。周夢臣等人改道西行,才算是避開了人群,得了幾分清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