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革去功名,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章
革去功名
生員不得議論朝政的規矩有嗎?自然是有的。
但是而今還有用嗎?
自然是沒有用的。東林黨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哪裡是不議論朝政,而是大論特論,恨不得將朝廷搬到他們家中。
而今雖然還沒有到東林黨那個地步,但是天下生員有時候,就談笑天下,指點風聲。似乎一副諸葛亮在世的樣子。
生員參與地方事務,已經是非常非常普遍了。
朱秀才怎麼想?海瑞不去想。他一聲厲喝道:“拿下。”
一聲厲喝之下,立即有兩個老卒撲了過來,乾脆利落的將朱秀才拿下來。
於是在人群的騷動之中,很多人看著朱秀才被壓走了。
海瑞語氣變得緩和起來,說道:“或許,有些事情我說的不夠清楚,今日我給就父老鄉親說說,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就是十年一清丈。而今海寧已經多少年沒有清丈過了。清丈對大戶不利,對爾等是有利的,朝廷清丈土地,固然是為了收稅。但是更多是為了均徭役。從而讓土地多的人多交稅,土地少的少負徭役。”
為了讓下面的百姓聽清楚,海瑞一邊努力大聲說話,一邊努力矯正自己的口音。不弄出來讓江南百姓聽不懂的海口話。
海瑞三句話,不離太祖爺。
這很對這些老農們的胃口,其實說深了,他們也不懂。但是他們都有一樸素的情懷,那就是太祖爺那會兒什麼都是好的。現在局面越來越不好,不是別的,就是因為太祖爺的政策,都讓後面的子孫給敗壞了。
畢竟,不管太祖皇帝對士紳是如何摧殘。但是太祖皇帝對底層百姓,是真得好。
在詆譭太祖皇帝上,士紳們不遺餘力。但是老百姓們卻懷念一直到了明亡。只是他們並沒有話語權而已,甚至可以說,大明是耗盡了太祖皇帝的遺德,最後才不得不走向滅亡的。
海瑞凡是稱太祖爺,這些老弱們偏偏吃這一套。
而海瑞在家中也是時常勞作,不當官,與尋常平民百姓,沒有什麼區別,即便海瑞帶著一些古怪的海南口音,但是他對民情的瞭解,卻是任何一個官員都無法比擬的。
海瑞能做到幾句話,將群情激奮的人群給安撫下來,甚至海瑞在朱公亭待了一日。瞭解民間疾苦,聽說有冤情。二話不說,在村裡設立公堂。就地審理,不過一日之後,朱公亭的百姓心悅誠服。很快就朱公亭近萬畝的土地給清丈完畢了。
這裡本來在賬冊上不過數千畝,但是人口增長,一些之前不能開墾的土地也都開墾出來。於是土地數量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海瑞估計海寧衛境內,估計三十萬畝打不住了。可以能到達四十萬畝之多。
不過,海瑞一回到海寧縣,事情就來了。
因為朱秀才。
朱秀才有功名在身,縣衙不能拘役。想要拘役的話,就好先讓學政去了秀才的學籍,方能入獄。
也不知道是朱秀才交遊廣闊,還是背後有人主使。總之海瑞回來之後。屁股還沒有坐穩,就有幾個秀才來給朱秀才求情,被海瑞狠狠地趕了出去。剩下的秀才,海瑞就不想見了。
畢竟這一次朱公亭之事,讓海瑞覺得,他其實恩義未施,所以他覺得先放兩天告。
放告就是上堂審案的時間,很多電視劇之中,似乎縣令的工作就是審案,其實不是。審案只是縣令工作之中很少的一部分。只有在放告日,才能登堂審案,百姓才能上告。
一般來說,這個時間因人而定,無非是三六九,或者初一十五之類的。看每個縣令的心情了。
海瑞在朱公亭積累的好名聲,在審過幾天案之後,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