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章 來龍去脈,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一十章

來龍去脈

嘉靖的話,不能全信,不能不信。

嘉靖說到這個份上了,周夢臣也不能不說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事情,周夢臣要壓在心裡。對誰也不能說道。

周夢臣說道:“凡是必有因果,不明白因果,貿然行事,不過是魯莽之舉。而今江南形式到了今日,前因早已種下,陛下不過承祖宗之弊而已。”

這一句話,讓嘉靖聽得很是舒服。

將倭亂的原因,從嘉靖身上解脫出來。嘉靖饒有興起的問道:“哦,那你說說,這個前因到底是什麼?”

周夢臣說道:“分贓不均。”

嘉靖有些摸不著頭腦。說道:“分贓不均?”

周夢臣說道:“本朝開國以來,一直是以官方貿易為主。遂有鄭和下西洋。然仁宣之後,下西洋的壯舉不再。代之為朝貢貿易。對民間限制民間貿易。專其利也。”

嘉靖聽了,心中一動。暗道:“有這麼說法嗎?”

很多時候,歷史從不同的方面來解讀,就有不同的說法。

周夢臣的解讀雖然有文人士大夫傳統說法有一點點衝突,但是大部分還是對的。

首先,就是大明朝廷在開國之初,對民間海上貿易就有所限制。但是對於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卻是從來沒有是非常鼓勵的。因為明朝是進行的朝貢貿易。在貿易上有所讓利,爭取在政治上的一些權力。

有人或許,覺得這是取虛名而捨實利。只能大國思維就是這樣的。就好像美國而今要榨乾每一分財源,看美國的小弟誰還跟著他混。而在明初的時候,太祖成祖對南洋是有想法的。

所以捨棄一些錢財,換來一些錢財換不了的特權,到底賺還是賠,還是一件很不好說的事情。

即便朝貢貿易本身,也未必是一件賠錢的事情。

很多人都只看見厚往薄來。沒有看到這個時代的交通問題,可以說,這年頭從外國將貨物送到中國,十倍之利都是應該的。而中國的宮廷精品到了國外,十倍之利都未必夠。

但是就成本而言?卻不是那回事。

畢竟朝貢使臣往來,承擔了更多運輸費用。所以說,大明朝貢貿易。只能說並不是太賺,說有多賠錢,卻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朝貢貿易如果貨物數量巨大的話,也不是什麼貨物都能享受朝廷厚往薄來的待遇。貨物太多,一般是在官府的主持之下下,就地發賣。一般對這些使臣來說,就是大賺。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人都覺得貿易權在外國,不在中國。覺得太虧,但是要知道,朝貢貿易定下來的時候,太祖成祖朝,可都有派使臣去南洋諸國的。鄭和下西洋,聲名大噪。很多人卻不知道,太祖皇帝在的時候,就派出過使臣到南洋,而且有一隊使臣死在南洋。從而讓太祖皇帝的南洋計劃中斷。

乃是爪哇誘殺了太祖皇帝派王三佛齊的使臣。

太祖皇帝權衡利弊之後,覺得暫緩南洋的行動。因為當時大明海上力量不強。

甚至鄭和下西洋,未必沒有成祖皇帝一定要將當年太祖皇帝沒有做話的事情,做好。從而有了鄭和在南洋的幾次南下,插手爪哇島上的王權之爭。而三佛齊之後,也改名叫了舊港。

這其實也是打通官方貿易的渠道。

想想也明白,南洋各國一個個體量都不算太大。最強大的也不過爪哇。如果中國與南洋各國貿易,是直接與國家對接容易,還是與地方商人對接容易。自然是與國家對接容易,甚至當地有沒有足夠承接中國商品的分銷商都是兩可之間。

當然了。

時代遙遠。有些細節也不大清楚了。周夢臣對當年西洋檔案之中,也少有貿易的賬目。或許在宮中有,反正周夢臣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