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斷,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今日這樣,統領整個大明最龐大的水師。卻是他永遠沒有想過的事情。即便他對仕途沒有什麼想法,但是作為一個將軍,誰也不能拒絕,統帥大軍,與敵人決一死戰的誘惑。
甚至俞大猷向周夢臣獻策的時候,也未必想到,周夢臣居然真的批准了。要知道,他之前也是遇見過不少上司,不管他怎麼獻策,最後都會被擱置。他甚至已經覺得這一件事情,要就此罷休的時候,卻萬萬沒有想到,數日之內峰迴路轉。
他甚至是此戰的主將。
他內心之中的波濤洶湧,一直沒有平息。
此刻他雖然細細檢視,長江兩岸的情況,但是內心之中依然在反覆確認一件事情。而今的一切是真的嗎?
不過,他心中雖然有些分心,但是該做的事情,卻一點也沒有少做。他忽然放下千里鏡,對身邊的人說道:“鄧鍾,傳令下去,讓各部戒備,倭寇在長江口附近等著我們的。”
鄧鍾而今十四五歲出頭,他不僅僅是俞大猷的親兵,也是俞大猷的弟子。
俞大猷本部人馬,其實也是以俞大猷本人,還有福建泉州一帶的人為核心的一個團體,鄧鐘的父親就是俞大猷的副手鄧城。據說,俞大猷與鄧城兩家乃是世交,俞大猷在嘉靖初年,出征安南開始,鄧城就跟隨俞大猷,在軍中攜手一晃小三十年了。其中也有過一些變故,俞大猷屢次想要推薦鄧城,說鄧城將才,足任大事,結果,俞大猷很多時間,自身難保,他的推薦又有什麼用處?
鄧城甚至還因為俞大猷的牽連下過獄。
總之兩人風風雨雨這麼多年,足以生死相托。鄧城也是一員猛將,在俞大猷軍中甚至傳,俞家拳,鄧家棍。
只是鄧城而今上了年紀,身子骨不如年輕的時候,於是將讓兒子拜入俞大猷門下,俞大猷也將鄧鍾看成親生兒子一般,帶在身邊,教授行軍打仗之道,當然了,這也是要看鄧種的悟性。
因為打仗很多東西,是教不了,只是自己揣摩。
鄧鍾立即派人傳令,雖然俞大猷頭頂上的瞭望哨,將俞大猷的命令傳了出去。鄧鍾這才上前,問道:“總兵大人,您是怎麼判斷。倭寇就在前面等著我們?”
這其實所有人最擔心的事情,那就是倭寇如果不來,這個局面該如何收場?
俞大猷立即將千里鏡遞給他,說道:“看那些漁船。發現什麼了嗎?”
鄧鍾小心翼翼拿起千里鏡,果然發現一些漁船。但是細細看來,似乎覺得與尋常漁船沒有什麼兩樣。這才看想俞大猷。俞大猷說道:“你不看看,這裡是什麼地方,是主航道,這些漁船在岸邊打漁也就罷了,居然敢來這裡。更不要說,看見這麼大的船隊,不立即躲避。什麼時候我大明的漁民膽子就這麼大了?”
鄧鐘被俞大猷一提醒,恍然大悟,說道:“他們是倭寇的探子?”
大明的漁民,其實是最悽慘的一批人,出外打漁,既怕風浪,又怕盜賊,更怕官府。風浪一來,自然是船毀人亡,盜賊一來,自然是殺人害民,至於官府,朝廷定下來的漁稅不多,整個大明所有漁稅加起來,有沒有三五萬兩,還說不清的,但是奈何朝廷徵稅,從來不按賬冊上來,下面肆意加碼。簡直是要將人給逼死。
更是有漁霸這樣的人物,包攬一地的漁稅,那種敲骨吸髓,更是殘酷之極。
所以,很多漁民都是偷偷地打漁,想辦法不讓官家知道。如此一來,也讓打漁成為了灰色地帶,其中有很多漁民都投奔了海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