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等,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三章

長几十丈,寬十幾丈,再加上甲板上的建築,從規格上,要比北-京三大殿,要大上一圈。是而今三大殿,而不是清代的三大殿,因為清代的三大殿在規格上要比大明時期小了一大圈。

數十艘這樣大船,在周夢臣面前陳列,好像幾十個盤踞在海上的巨獸。

周夢臣在俞大猷的帶領之下,檢閱了這支船隊。

說實話,周夢臣雖然帶兵打了幾個勝仗,但是對戰術細節並不是太瞭解的。畢竟,周夢臣說到底是文帥,制定大戰略,並保障戰略執行下去,讓麾下每一個將領,能盡其所用。這是周夢臣最擅長的。真要決勝於兩軍之間。周夢臣的指揮能力,甚至不能用平平來形容。

對陸軍都是這樣。更不要說水師了。

對水師上各種細節,比如船帆該怎麼樣保養啊。大炮佈置對於不對啊。士卒訓練到位不到位啊?更是一點不懂。嗯,倒不能說,什麼都不懂,對大炮還是懂一點的。而懂這一點,並不是大炮的使用經驗,而是鑄造大炮的經驗。

周夢臣也只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專門挑了幾門炮細細看了看。

他心中暗道:“果然大明能人異士層出不窮,只要將人引領到正確的軌道之上。就能發揮出無窮的能力來。”

周夢臣為什麼這麼想?是因為他發現,火炮身上一些痕跡,是他看不明白。

要知道,朔州軍器監火器生產體系,是直接複製京師軍器監的生產體系。而這個生產體系都是源於周夢臣。周夢臣對這些簡直是瞭如指掌。後來朔州監到了大同,也是在周夢臣眼皮底下。雖然朔州監有了很多改進。但是周夢臣也是能得到報告的。知道是怎麼回事。

而今周夢臣從這些大炮上看出一些他不瞭解的技術細節留下的痕跡。他知道,軍器監一定是改技術流程了。只是一時半會兒,他也沒有看出,這一點是怎麼改的。

對此,周夢臣一點不傷心,更多的是高興。

在時代的洪流之中,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周夢臣拼命去做,又能做多少事情。而今他看著一個個人成長起來了。比如朔州監的工匠們,在周夢臣培養之下,或許不能稱之為科學家,但最少是合格的技術工人,或者說工程師。已經有了主動改進的意識與能力。

在周夢臣看來,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他豈能不高興?

除此之外,周夢臣還能看得就是軍心士氣。

周夢臣好歹是上過戰場的,對戰場的氣息最熟悉不過了。他能從這一些將士嗅到隱隱約約的血腥味。這些人是真正上過戰場,殺過人,見過血的。而且士氣很是高昂,並不比他在大同舊部差多少。

可見雖然俞大猷所部擴軍很快,兩年的時間之內,以俞大猷本部為根本,編入很多其他官軍,比如福建尹鳳部,等大小水師。最後形成這一支主戰水師。在軍事素質上一點沒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周夢臣很滿意。

周夢臣隨即看了看舟山港,忽然想起什麼,對俞大猷說道:“對了,我看兩岸山頭上,似乎沒有炮臺?”

俞大猷說道:“似乎聽說,天津有炮臺,但是舟山等地,還不需要這些。安置一些火炮。也是平白浪費火炮。”

周夢臣一開始有些不明白。但是略略思考一下,慢慢地明白這一點。

要先明白這一點,就先確定炮臺是為了做什麼?

有人自然說了,是防範敵人的船隊。不,應該說是防範敵人有火炮的船隊。原因很簡單。在火炮威力比較小的時候,炮臺根本沒有用。只需在岸邊防禦就行了。常遇春揚名天下的一戰 ,就是採石磯一戰,常遇春涉水登岸,抓住元軍的長矛,借力上岸。然後大開殺戒,幾乎是一個人生生打出一個缺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