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三月三,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七章

三月三

虎丘名勝有二,一曰虎丘塔,二曰劍池。

只是此刻,這兩處名勝都被人忽視了。在虎丘山下,周夢臣早就令人搭建了場地,有下列座次,上依山而做高臺。讓高臺上的論道之聲,能傳到下面的聽眾耳朵之中。

更是有千餘士卒維護秩序,將整個場地看管的嚴絲合縫,各片功能區域都有人看管與值守,再加上來到這裡的大半是讀書人,更有很多官員去了官府也來參與這次盛會,再加鄉居的官員也不少。可以說一不小心,就碰見一個前尚書也說不定。

於是,這些讀書人也不敢放肆。

整體上也沒有太大的混亂。

可以說有條不紊。

虎丘山之所以稱作虎丘山,就是這做小山,形似臥虎而得名。此刻從高空俯視,就好像一隻老虎俯視著下面的密集的芸芸眾生。頗有意味。

今日是周夢臣主講。

這虎丘之會,周夢臣參照了之前講學的規章,將整個講學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講學,周夢臣當仁不讓是第一天。之後,就讓其他大儒分別講上一日。周夢臣不好太過分,搭起這個大的場子,讓這麼多大儒,全部給自己來作陪,卻不讓人家說話,有些不大好。而且,周夢臣也知道,氣學之中,人單力薄,如果吳廷翰還在,還能給周夢臣撐一下場子。

而吳廷翰一去,王門氣學一脈,其實有真才實學的大儒已經沒有了。就靠周夢臣了。

這其實也是很多大儒的現狀。即便是王陽明也不能保證自己三代四代弟子之中有什麼成器的。王陽明心學興旺的時間,其實也就是嘉萬之際,到了萬曆後期,已經沒落了。到了崇禎朝,更是有太多人批判心學了。

王陽明的處境,不是一個個例。王廷相弟子之中唯有吳廷翰。如果不是吳廷翰將周夢臣拉進了王門。王廷相之後,也是後繼無人了。

講學固然是學問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脫離現實而獨立存在。落在講學這一件事情上,也是要看人多勢眾的。如果氣學一脈能出三四個大儒,周夢臣就敢厚著臉皮,今日不讓任何一個心學大佬上臺,辦成氣學專場。

但是周夢臣沒有這樣的家底。

只能容許心學乃至於其他學派上臺了。

畢竟,單單一個人講學,是撐不起今日之宏大的安排。

第二個階段,就是學者之間的辯駁。

這其實就是在對壘了。

周夢臣今日是抱最大的努力,存最小的期望。只能讓江南士大夫聽過氣學,從此讓他們知道天下之間有這一門學問就行了。如果能引入幾個江南的人才因為興趣拜入氣學門下,那就更好了。

周夢臣最怕的是心學方面冷處理。

周夢臣作為後生晚輩,他不好主動挑釁心學大佬,這是一個禮節的問題。而儒學本質上是一個講道德的學問。人品不好,就等於學問不好,這個邏輯鏈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不僅僅這個時代,後世動則以好人壞人簡單維度來劃分一個人。也是一樣的。

從後世來的周夢臣很明白,如果今日他簡簡單單的講學,其實不算是新聞。如果他與心學大佬們辯論一番,鬧得火光四濺,那才是大新聞,才有更好地宣傳作用。

周夢臣不好明的來,準備在辯駁環節之中,看看情況,或者要不要安排一個人拱火。只是這樣的人不好找。畢竟,能上高臺的大儒,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都不好收買。

最後也就是第三階段了。

第三階段,就是讓下面學子提問了。隨意提問,讓上面的大儒們回答。這也算是為蘇州學子造福,畢竟尋常時候,他們也未必能看得見如此多的大儒。

當然了,這既是慣例,大部分講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