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陽明後學,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二章

陽明後學

第二日早上,又是虎丘山下。

數千士子已經等在這裡了。再加上外面遠遠圍著的百姓,整個虎丘山下,聚集拉少說數萬人。甚至人還越來越多。畢竟,這年頭訊息閉塞,很多訊息都是在小圈子流傳。比如周夢臣要召開虎丘大會這一件事情。

很多人很早就知道了。比如王世貞,與王世貞家族有姻親的。

但是也有很多人,是剛剛已經開始才知道有這樣一件事了。比如蘇州百姓。

而虎丘山本來就是百姓踏青的地方,而今又是踏青的日子。很多人其實並不關心講學講些什麼。畢竟這種關係到上層建築的事情,只有士大夫才關心。就好像某地開了一個國策研討會,據說研究關係到未來數年的經濟政策。對圈內人來說,恨不得將耳朵扯下來,偷偷放進會場之中,想先一步知道內容。

而對於普通百姓,也不過是新聞三十分下面一行滾動播報的小字而已。

不過,國人本質是喜歡籌熱鬧的。

如果北戴河不封鎖,那麼國家領導人開會的時候,定然有人願意去蹭熱鬧,而今就是這樣的。如果在別的城市附近,大部分百姓是沒有閒工夫去蹭熱鬧的,畢竟在古代,很多連生存都很艱難。但是這裡是蘇州。

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

不客氣地說,大明蘇州這個時代生活品質,都能超過後世不少貧苦地區的生活品質,更不要說蘇州百萬之眾中,衍生出來的市民階級,不少有錢有閒的。於是,周夢臣講學,有演變成廟會地風險。

剛剛開始在場地外面有一些叫賣的人。而今已經衍生到,各色鋪子鋪開了。估計人多的時候,能有十萬人也說不定。

王畿是講學的行家,在王陽明在的時候,他作為王陽明的衣缽弟子之一,有些場合也是代替王陽明出現的。而王陽明不在之後,更是以王門正宗,王門弟子的座主為己任,幾十年來,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弘揚心學,可以說,不是在講學,就在奔赴講學的路上。

與錢德洪兩個人,簡直是一靜一動,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是這樣做,也是讓他影響力巨大,王門內部分歧嚴重,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們這些恩怨,也就是他們自己知道,還有一些親傳弟子明白。更遠一些,就不大明白了。

只覺得龍溪先生,也就是王畿。是王門的代表。

故而王畿一出現。下面頓時安靜下來,無數學士用崇拜的目光看向王畿,讓周夢臣有些吃味。學子們對周夢臣的態度,與對王畿的態度,簡直是沒有辦法比,這讓周夢臣有些不舒服。

不過,周夢臣剛剛出生的時候,人家王畿已經開始講學了,數十年積累的聲望,周夢臣不及也是很正常的。

即便,周夢臣這樣做心理建設。但是不舒服依然是不舒服。甚至有一點點憂心。

因為,周夢臣很明白,學術上的爭端,特別這種偏哲學方面的爭端。是沒有嚴格上的誰對誰錯的。即便周夢臣這十幾年一直研究這麼對付陽明心學,但是他也明白,王陽明被人推崇是有道理的。

所以,他在這一次講學上最大勝利,是將氣學傳播給更多,吸引更多的江南學子拜入氣學門下。而看現在的狀況,即便他能將王畿駁倒,並踩上一萬之腳,但是在人心的爭奪之上,恐怕不大可能勝過王畿。

就在周夢臣滿心不是滋味的時候,王畿開始講學了。周夢臣立即開始認真聽講,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王畿是講學的老手了,簡直信手拈來。

他先講王陽明的學問,王陽明的學問,其實就三個大關節。支撐起了王陽明心學的所有理論,第一是心即理。第二,知行合一,第三致良知。

周夢臣對這些熟悉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