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羅欽順的指點,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五章

羅欽順的指點

就好像是儒學的規律,一般來說,儒家新學說出現,到沒落,頂多數代人傳承的事情。孔子之後,儒家八分。倒是數代之後,儒家孟荀為顯學。在兩漢之後,又為之一變。

一般是創始人傳立一門學說,弟子二代或者三代,就會發現問題,或者說傳著傳著就變味了。然後就需要有人做修訂或者改易的工作。一旦有人做了如此開創的工作,那麼這就成為另外一派了。

明代心學之傳承,由崇仁而白沙,而白沙到甘泉心學與陽明心學吧,就是這樣的。

只是理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不是一個學派,而是由北宋年間開始的學-潮。不滿足從經書上尋求,改以義理解經,這模式以來,紛紛有無數大儒湧現,而這些觀點,最後在朱熹時代,一一收攏揚棄,成為朱熹與陸九淵兩派。但即便如此,在宋亡之後,理學遭受重大打擊,即便成為元代的官學,學術自我更新能力也不如宋代。所以終元一朝理學毛病依然一直存在,到了明代,太祖皇帝也面臨同樣問題,天下是打下來了,但是抬頭一看,滿地臊腥,乃不知漢家禮儀是為何物?於是太祖皇帝一意恢復漢家法度,在很多方面做了重大決策。而理學被抬高,作為漢家法度的代表,被抬高。成為官學。

而這也罷了。

靖難之變,更是加強了理學的地位。方孝孺之死,影響力之巨大。因為方孝孺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大儒之一。可以說他當時的影響力,要比而今的王畿大得多。方孝孺的學術觀點,這裡就不說。甚至方孝孺學術觀點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孝孺之死,令天下學子膽寒。雖然這不是文字獄,但也能讓天下人閉嘴,從永樂開始到正統前期,天下文人的領袖,就是三楊。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實。

因為從孔夫子那個時代開始,就是學不在官了。縱然有官學,但是天下第一流的儒臣,一般不是當政者,就算是,也是曾經的當政者,而今已經不在位了。而在這個時代,似乎天下儒學修養最厲害的,就是內閣那幾個人。可見方孝孺之死,給儒學帶來何等打擊,說斷了大明文脈,也不會過。

而成祖似乎也明白這一點,他修行了很多程朱理學的書,號稱《聖學心法》這些書裡面的內容,不過是程朱理學書籍合併在一起,書的質量很好,據說用白棉紙,開張很大,質量當時是最好的。但是對理學內部衝突與矛盾,沒有一點改變,只是更加加重了朱熹在政治上的地位。

本來處在衰落期的學問,就這樣再次推上聖壇。就是不肯讓理學好好去死。

等大明前期的專制過去,在成化年間,很多大臣都開始了對理學的反對,才掀起了民間學術對理學的背馳。這才是學術本來的正規,出現王陽明為首,一系列反對理學的大學者,羅欽順就是這一批學者之中的一個。

只是建設總比破壞難,羅欽順可以給理學挑出無數問題,可以將王陽明挑出無數毛病,但是他自己對於建立起套體系完整,層次分明的學說你,卻是無能為力的。

而對周夢臣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羅欽順是第一個看出周夢臣學說的潛力,周夢臣的學說,是以氣本論立論,也就是物質第一性立論,之後的一切都是從這一點出發,與王陽明以心即理,作為立論開始相差不大。可以做到以一貫之,勝過朱熹理學之中的支離之病,也就是什麼都看法,但是聚攏在一起,卻有些牽強。

第二,周夢臣學問,有完整的實踐手段,也就是科學方法-論,不管是用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上,還是對於很多事務的分析上,都有獨到之處。也沒有心學所謂的逃禪空談之病。

而且羅欽順也在周夢臣的學說之中感受到了新東西。他一時間半會也說不清楚這個新東西是什麼。但是他很清楚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