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巡視關中,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三章

巡視關中

一日之內,潼關衛恢復了組織。順便將好幾個大家族給吃了絕戶,這幾個家族的錢財,全部用來支撐全縣壯丁的勞作了。

連棉衣的問題,也順便給解決了。

隨即城中清理工程也開始展開了。

一方面,將危房先修修,讓人有地方住。畢竟還是冬天。另外一方面將一片瓦礫清理出來。將一具具屍體,入土為安,很多人都是一卷草蓆扔到大坑之中了。

因為無奈,屍體太多,棺材不夠,挖墳的人也不夠。只能這樣做了。

甚至周夢臣還帶著幾分慶幸。

慶幸這是冬天,如果是夏天,十天沒有收拾,一場大瘟疫就迫在眉睫了。

不過即便如此,周夢臣也覺得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畢竟,這個時代的行政能力,根本不能與後世相比,對大明百姓掌控不如後世,在官府的行動能力也不如後世。所以,定然有沒有被掩埋的屍體。這種屍體在野外腐爛,很容易暴發瘟疫。

周夢臣心中暗道:“不知道,李時珍什麼時候到。”

周夢臣來之前,已經給李時珍打了招呼,讓李時珍從惠民醫院之中拉出一個團隊,跟隨他入關中。李時珍自然是義不容辭。而且明代太醫本來就承擔這個任務。只是周夢臣速度太快,簡直是奔襲一般的速度,而李時珍是走不了那麼快的。

即便李時珍能走得了,一些瓶瓶罐罐的玻璃器皿也走不了。

所以李時珍已經準備走水路,北京上船,到黃河換船,一路逆水行舟,在洛陽下船,然後走陸路入關。

只是最少需要一個月。

等李時珍到了,大概就是開春時分了。

周夢臣處理潼關縣最基本的秩序之後,就馬不停蹄地開始迅速關中災區了。畢竟周夢臣並不僅僅是來處理潼關這來的災情。

周夢臣沿著渭河一路向西,視察華陰,華州等地,一路到了西安府才算回來,然後渡過渭河,沿著渭河北岸,一路走到朝邑。才算結束第一次巡視。

這一次巡視之後,對關中災情基本上是有地的。

地震中心具體在什麼地方,周夢臣也無法判斷。但是觀察損失情況,應該在潼關,華陰,華縣這三地南邊的山巒之中。而南邊的山脈就是秦嶺,秦嶺之中,並不是沒有人煙,但是比起關中平原就是差多了。

大概在華州正南方向不遠,為中心。以損失最大,次大,波及,等等來算。周夢臣估計,華州,華陰,潼關,朝邑,蒲州,大概是受損最大的,然後就是關中平原其他地方,比如渭南,臨潼,西安等地方。

其實在周夢臣看來,其實並不是只有這裡地震了,不過,這裡是人口密集區而已。所以損失巨大了。

華州,華陰,潼關,朝邑,等地情況差不多,城池幾乎不存在。也沒有了任何組織能力。是周夢臣到了之中,用了各種辦法,才算是重新建立起組織。

只是各地情況不一,潼關是衛所,周夢臣對大明衛所的基本情況,是再瞭解不過了。雖然潼關衛不邊衛,但是一些普遍規律還是適用的。所以在對付潼關衛的時候。可以簡單粗暴。但是其他正常府縣的時候,就不能如此了。也讓周夢臣費了不少腦筋,才算是處理的差不多了。

而朝邑是他在巡視的最後一站。

並不是說,周夢臣就不去看別地方了。而是他手中事情千頭萬緒。很多事情前後順序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周夢臣一直懷疑黃河上游出現了堰塞湖。但僅僅是猜測。在潼關的時候,就派出人沿河而上,去看黃河的情況。但是周夢臣知道,這個時候段是將所有災民組織起來最重要。畢竟越早組織起來,越早能讓更多人得救。

這是優先順序最高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