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錢從何來?,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五章
錢從何來?
這也是南北兩方對朝廷的不同態度。
江南一帶計程車大夫,其實一直有一種優越感,覺得朝廷虧欠他們。無他,江南重賦,江南一帶才數個府縣,卻支撐了全天下近乎一半的賦稅。他們自然是憤憤不平。
覺得朝廷不公平。
所以,這種怨念甚至可以延伸到開國之初,太祖皇帝對文官士大夫的打壓。總之,敢怒而不敢言。而北方大部分士大夫卻不一樣。
北方大部分士大夫其實對大明皇室與大明朝廷,比南方士大夫更忠心一點。當然了,這是範圍上的,並不是說江南士大夫一定對大明不忠心。
這並不是北方士大夫比江南士大夫有更高的道德水平。而是北方大多少士大夫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離不開朝廷。
北方經濟薄弱,又有邊防重擔。即便是各地士大夫也不是多富有的,完全不能與江南的同行相比。在遇見很多天災人禍的事情,根本支撐不住。所以希望更多來自朝廷的支援。
韓邦奇這一番話,雖然有些怨氣。但也算是基本事實。
在賑災這一件事情,從來不能全部靠朝廷。雖然士大夫們也做一些兼併土地的事情,但是本質上這些士大夫們也是願意維護鄉里的安定與秩序,畢竟,這秩序是有利於他們的。
指望朝廷的賑災款,是遠遠不夠的,一般來說,都是官府與士大夫合作,募捐一筆錢財,或者修建地方水利工程的。賑災這一件事情也不例外。一般對士大夫們來說,賑災這一件事情,是有利可圖的。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
今日大地震太慘重了。即便是關中士大夫家族,也是家家戴孝,戶戶有喪。特別是受災最慘重的那幾個縣,簡直非數十年不可盡復舊觀了。
這種情況下,士大夫家族也未必能得了好。
韓邦奇如此著急的來找周夢臣,未必沒有這個原因,關中士大夫本來家底都不厚,再經過如此慘痛的損失,他們士大夫家族也是需要朝廷接濟一下的。
周夢臣本來就想與關中士大夫接觸一下,畢竟周夢臣也明白這個道理。如此大災難,必須發動一切能夠發動的力量,而關中士大夫也是一股力量。
周夢臣向韓邦奇行了一禮,說道:“師叔,我此來也是需要師叔相助。正如師叔所言,朝廷的賑災款,遠遠不夠,單單是炸開這裡,就需要重賞勇夫,非數千兩不可。這甚至還是少的。放在整個關中,山西一帶,這樣大大小小的工程,不知道多少。”
“自助者天助,還請師叔幫我聯絡一下關中士紳,共同商討一下此事。”
韓邦奇嘆息一聲,說道:“這是自然。只是我關中士紳,都不富裕,就拿我韓家來說,不過有田地數百畝,即便在外的一些生意,一年下來也不過千兩上下,韓家各房都在,我即便是族長,每年動用的錢糧也不過數百兩而已。今年,我韓家死傷慘重,我這一輩子,都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下一輩子侄之中,折十幾口在,喪事都還沒有辦。根本擠不出錢來,而關中士紳,耕讀傳家。與我家大抵相仿,真幫不上什麼忙,或許能出一二百石糧食。但是------”
周夢臣對韓邦奇的話,並沒有懷疑。畢竟,韓邦奇所說的情況,雖然有一點叫窮的意思,但是大體上相差不大。關中所謂的天府之國,早就不是漢唐之時了,土地退化,漢唐的河渠崩壞。每年幾乎都是大旱。
周夢臣心中暗道:“或許,只有想辦法去對面化緣了。”周夢臣目光穿過黃河,看向了黃河東岸,因為距離的原因,只能看見對面山巒迭起,卻看不真切。
那邊就是山西蒲州。
也就是楊博,張四維,等一系列晉商大佬的老家。
如果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