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吳廷翰的震撼,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的領域。並不是指這些技術方面的經世濟用。

畢竟王廷相雖然對技術沒有多貶低,依舊受到了大明傳統思想的影響。他更多的是指現在的官員,自己當官,幾乎什麼也不做,將具體事務交付給師爺,甚至連奏疏都不自己寫。表示憤慨與抨擊。

不過,吳廷翰還是很有變通之道。

他抬起頭來說,說道:“好,這才是真正的經世濟用。”

很多人以為古代大儒都很古板,其實不然。這是一呆板的思想模式而已。具體來說,即便吳廷翰算是繼承了王廷相的衣缽。但是真正說起來,吳廷翰與王廷相的思想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甚至可以說,吳廷翰之所以能繼承王廷相的衣缽,還要說一個人。那就是薛蕙。

薛蕙也是王廷相的弟子。但是師徒兩人卻因為理念不同,最後分道揚鑣。

在嘉靖初年,王廷相寫了闡述氣學觀點的著作《慎言》。並將這本書寄給了弟子薛蕙。讓薛蕙看看,薛蕙卻因為書中觀點不同,與王廷相辯駁,王廷相寫出了著名的《答薛君採論性書》。作為對心學有力的進攻。

但是這依然沒有挽回他這個最心愛的弟子,薛蕙轉投心學門庭。

這是王廷相心中的大痛。也是吳廷翰得已繼承王廷相衣缽的原因。

當然了,學術之爭,沒有那麼多你死我活。雖然薛蕙即便臨死之前,與王廷相的關係也不錯。但是學術上卻已經是冰炭不同爐了。

可以說,王陽明的弟子與王陽明本身的思想都是有些差別的。

在吳廷翰看來,經世濟用之說,固然是王廷相提倡的。但不是王廷相學說的根本,也不是吳廷翰學問的根本。乃是實學一脈的根本。實學一脈乃是丘浚之後,也算是源遠流長。比如高拱而今就屬於這一脈的。

氣學學者很多時候,都是一手氣學,一手實學。而號稱氣學之中正宗,也就是關學,關學乃是張橫渠一脈相傳。時代在關中傳播。雖然已經淪落為一地地方學派。但是關學弟子一般都是文武兼備的。

兩者看似二而一,一而二。但是對到底側重不同。

經世濟用是實學的題眼所在,何為經世濟用就很重要了。但是對氣學來說,這個問題就等而下之了。

吳廷翰看出這些技術發展的潛力,毫不猶豫地將經世濟用的概念,劃到周夢臣經世濟用的概念上。之前經世濟用是什麼意思,已經不重要了。反正今後,經世濟用就是這個意思了。

為了學說的更廣泛地傳播,做出一些不涉及根本的修改,也不算什麼。

吳廷翰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看見這些東西。本來一些懷疑,早就煙消雲散了。毫不猶豫地投向了周夢臣。

“師弟。你要小心了。當今之事,從來不是對的。就可以的。今日之事,我會守口如瓶的。在沒有見到實物之前,你千萬不要給別人說起了。”吳廷翰說道:“你要提防小人。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周夢臣說道:“師弟明白。”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過來,對周夢臣說道:“大人,時候到了。”

周夢臣說道:“那就放水吧。”

“是。”

片刻之後,滾滾御河水從一條引水渠源源不斷的灌入了文鶯湖之中,雖然文鶯湖加寬加深了。而御河因為乾涸也水量也少了不少。但是依然將本來是深坑的文鶯湖化作一片碧波。

看上去非常喜人。

只是周夢臣的眉頭也僅僅是稍稍解開而已。文鶯湖畢竟不是什麼大湖。真正是大湖的話,即便周夢臣再怎麼加急,也不可能在兩三個月之內完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