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書院的經費,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八章

書院的經費

吳廷翰看見一個個學子見到了周夢臣,都遠遠的行禮。隨即輕輕地離開。一個個年輕學子,雖然不知道學問如何,但是看精氣神卻是不錯的。他心中更是高興,覺得看見了氣學的未來。隨即問道:“而今書院之中,有多少學生?”

周夢臣說道:“大概有一千五百人上下。不過我估計,大同書院將來有四個年級。每一個年級五百人上下,再加上一些留校的學子,一共有兩千多人。這也是極限了。”

而今大同書院是預科,加三個年紀。周夢臣將來就準備去掉預科。反正每年要考的科目,在大同書院門外的書店裡,就成本價賣,甚至還可以借。預科就不用在學校裡讀了。

雖然有些不公平。周夢臣依然覺得,這年頭教育資源短缺,應該向給聰慧的人傾斜。而且隨著需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三年時間,在周夢臣看來遠遠不夠。

至於留校制度,其實在周夢臣看來,就是研究生制度。但是周夢臣很適應這個時代改為了親傳弟子制度。

比如王素與王樸而今已經是程大位的親傳弟子了。在學校做研究的同時,也為程大位分擔一些課程。只是這種親傳弟子沒有畢業的說法。而且招收不招收,也要看導師的心意。當然了,他們的前程導師也負責。

比如醫科的老師,將自己的親傳弟子推薦了不知道多少去北京。

吳廷翰說道:“不錯,但是兩千人吃喝拉撒,你準備怎麼處置?是官府撥款嗎?”

吳廷翰心中已經有辦書院的想法,但是奈何囊中羞澀。所以特別關注這個事情。

周夢臣說道:“不是官府撥款。一來大同財政緊張。二來我也擔心我不在大同了,大同書院也要維繫下去。這院子是代王捐贈的,是書院的。我每年捐三千兩。另外李總兵等人一年捐贈數量不少。可以維持書院執行了。畢竟除卻親傳弟子,每一個學子都要學費的。”

吳廷翰立即問道:“學費多少?”

周夢臣說道:“我沒有記錯的話,每一個一年一石穀子。其實學校管飯。這些穀子都是學生自己吃的。學校還補貼不少。”

一石糧食一年。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如果管飯的話。也不為過。畢竟在家裡也是要吃飯的。

吳廷翰說道:“這也不能只靠捐贈吧。如此一來,等你不在大同了怎麼辦?那個李總兵,定然是看你的面才捐贈的。等你不在大同了,他還會捐贈的嗎?”

周夢臣說道:“師兄多慮了,捐贈人中有一個人就是殷宗伊。”

吳廷翰緩緩地說道:“殷宗伊----,不是你的弟子嗎?”

周夢臣說道:“正是。他而今在朔州建立一個生產蒸汽機的作坊。前一段時間,來拐了幾個弟子去跟著他幹,捐贈的不多,只有二百兩。但是我希望將來捐贈大同書院的人,都是書院的子弟。我氣學從來講究經世濟用,如果氣學門人出來,不要說富貴逼人,但卻窮困潦倒,定然是他沒有學到位。”

這一句話之中,也包含了周夢臣極大的野心與信心。

的確如果歷史按照周夢臣規劃前進,工業革命如期來臨,工程師,科學家,等關於科學技術方面的職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紅利期。能在這裡面學到真東西的人,未來混口飯吃自然是很容易的。

但是一切前提,就是周夢臣能推動歷史改變原來的航道,否則大同書院很多學子學到的不過是屠龍術?

世間無龍,此術何用?

雖然氣學的傳播,對韃子的勝利,周夢臣內心之中自信與日俱增。他雖然知道未來依舊是行路難,但是他堅信,一定有長風破浪的一天。

吳廷翰不理解周夢臣的野心與信心。他只是覺得這一件事情,似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