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章 通貢與財政,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章
通貢與財政
周夢臣說道:“我從書上看到的。也不知道行不行,這樣吧。我將這件事情作為課題發給大同書院,看看吧。”
楊繼盛說道:“也行。”
周夢臣自己未必不能搞出來。但是他努力將一些容易實現的技術,都透過設立課題,讓大同書院學生研究這個辦法,推進科學研究體系的發展。時間長了,楊繼盛也都習慣了。
特別是雞蛋的人工孵化。與馬的人工授精,這兩個專案的成功。並在大同城外設立第一個人口孵化的孵蛋廠,以至於大同已經有了第一個特產,就是大同雞。因為大同幾乎家家戶戶養雞。
雖然養雞這一件事情,對大同財政並沒有什麼益處,但是讓百姓多了幾分元氣。
東西多了,也就便宜了。
故而大同城中飯館之中,很多都以雞作為主打的菜餚。畢竟大同的消費主力就是軍隊,軍隊裡面出來人,只管吃肉,不在乎吃什麼肉,自然是什麼肉便宜吃什麼肉。於是大同雞也就蔚然成風了。
在周夢臣看來,作法類似於大盤雞。
楊繼盛看在眼裡,慢慢地也就習慣了這種做法,今年楊繼盛也將兩三個課題扔到大同書院,不過都是修建水渠的工程設計。
在大同鎮之中,周夢臣主外,楊繼盛主內。即便是周夢臣將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投入戰爭之中,楊繼盛在緊衣節食之餘,依舊開工修建了兩條水渠,誠然這水渠長不過數里。作用不大。
但是能多幾畝水澆地,對大同都是好事。
周夢臣說道:“三百五十石。八萬衛所軍兵,每年月糧十二石,就是九十六萬石,騎兵一人一馬要按二個人算。今年有戰馬,我想擴軍到定額五萬騎兵。也就是一百二十萬石,也已經是二百多萬石了。再加上上下下官員的俸祿,打造兵器的消耗,額外開支。也就說我們什麼也不用做了。堪堪維持而已。”
楊繼盛說道:“大人,大同府上下,大概有稅銀一萬餘兩,糧八萬石。”
周夢臣說道:“杯水車薪。即便再加上京營的五十萬兩。也遠遠不夠用。我們必須要先辦法開源。即便今年不想辦法,明年也要想辦法。”
楊繼盛說道:“該怎麼辦?”
周夢臣思來想去說道:“想來想去,只要一個辦法,儘快與韃子達成協議。開關通貢。”
楊繼盛說道:“韃子不過一些馬匹而已,他們也不可能拿出多少馬來賣,朝廷定然是太僕寺派人來收馬,我們也不可能在這裡插一手。唯一可以的是,請朝廷下撥馬匹。但是而今我們其實並不是太缺馬了。”
的確,如果說大同鎮不缺馬,是假的。在周夢臣看來古代軍隊強大範本,應該是唐軍,即便是步軍也是人人有馬,可以高速機動。而騎兵更是一人三馬。如果有這樣的裝備,周夢臣就敢給你打下一個大大的蒙古,設一個漠北都指揮司。
以這個標準來看,大同鎮永遠缺馬。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
五萬騎兵已經能籌齊了,大同鎮已經恢復到了他近百年來最強大的時候了。八萬步卒,五萬騎兵,四萬京營。天下第一鎮名副其實。而且養馬也是很費錢的,從開支上來看,養一匹馬幾乎等於多養一個士卒。
這還是除卻戰時之外,對戰馬不用那麼好,也不用喂太多精細的糧食。
否則馬的胃口可比人大多了。
周夢臣說道:“你小看了通貢對韃子的好處了。而今西去有兩條路,一條是過甘肅鎮,另外一條就是走草原一路,也就是古代的絲綢之路,而今西北殘破,真要說起來,走西北,還不如走大同。在漢唐之時,長安富饒,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可以在長安採買一些物資,然後從西北出關。但是而今可西北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