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火中的春耕,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火中的春耕
伯顏說不明白的力量,或許就是工業的力量。
周夢臣建立的軍器監體系,還不能真正說是工業,但無益是具備了工業一切雛形。甚至朔州監真正完成建設之後,就是一個煤鐵聯合體的雛形了。伯顏作為辛愛提拔的年輕將領,在蒙古人之中,也算是人傑了。
他還不明白這背後到底是什麼。但卻已經感覺到了這些東西帶來的危險。
伯顏收起這幾個發火裝置。用一張牛皮紙包了。讓身邊的人收起來。對身後的蒙古將領說道;“這道路,已經給你們打通了。該怎麼做,你們也就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也不用我說了吧。”
這些蒙古將領立即說道:“我等明白。”
隨即這些人帶著自己的人馬,迅速透過了這個缺口,進入關內。
而這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什麼?
是無休無止的地雷。
而今整個大同北部所有衛所的人都在做一件事情,在生產地雷。
各地衛所之中所有的火藥都被取用了,而地雷容器也各有不同,什麼罈子,木箱,鐵罐,等等。幾乎所有能裝火藥的東西,都被用做地雷的容器。而且周夢臣與馬芳無意之間,弄出一個全新的生產方式。讓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什麼生產方式,就是精密部件由大工廠生產,而且其他東西都是由家庭式的小作坊來生產。比如而今這個時候,朔州監只需生產關鍵的發火裝置就行了。有合格的發火裝置就有地雷。而且這發火裝置並不大,當然了,與後世精密之極的零件相比,倒是有些傻大笨粗了。但是在這個時代,卻已經很精巧,甚至不用馬車運輸,用馱馬就能用上一大批。
至於火藥,對各地衛所來說也不是什麼難題。不就是熬硝而已。
總之,不過十幾日功夫,十萬枚發火裝置都已經變成了地雷。以至於將北方所有衛所的火藥,乃至於大同火藥庫存狠狠地消耗了一批。馬芳更是帶著騎兵到處遊走,如果能堵住韃子騎兵自然最好了不過,堵不住也不管,只是在道路上埋下地雷。
大同附近畢竟不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甚至在華北平原之上,這土地也不是完全平整,還是有起伏的。而今坐火車看到的一望無際的田野,是建國之後的成果。
既然地勢有起伏,自然就有道路。
這道路,有些是官府修建的官道,還有一些就是人走出來的道路。當然了,並不是說不走路,就不能走了。但問題是,路之所以成路,就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從這個地方走最方便的。
而韃子也是這樣想。
於是乎,韃子本來以為通報邊牆的地雷,僅僅是一個結束,萬萬沒有想到,僅僅是一個開始。
以至於他們處處碰壁。還沒有劫掠到什麼東西,就死了好些人了。後來學聰明瞭。都不走路,但是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與明軍騎兵進行追擊戰,在明軍騎兵有意無意之間,就將韃子騎兵引入,或者趕入雷區之中。
稀里嘩啦就死了一票人。
而且同時出擊的也不僅僅是騎兵。各衛所都派出以千人為規模的軍隊,安置在各交通要點之上,一來在韃子騎兵經過的時候,列陣抵擋,甚至於滯留一段時間。另外一個任務,就是維護周圍的雷區。與韃子交戰的時候,也可以以雷區為掩護。實在不行,可以透過雷區撤退。
畢竟這地雷都是他們自己埋的。自然知道哪裡可以走,哪裡不可走。而且步兵總是要比騎兵靈活一些。
但是即便如此,有些惱怒韃子與步卒廝殺的時候,也給了步卒很大的殺傷,畢竟各衛所軍隊的火器配置不多。更多的是冷兵器。長矛與大刀盾牌等等。連弓箭都不多,這些東西在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