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回京(飛天熊貓加更),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也沒有他為什麼要急匆匆的回北京。自然要與軍隊保持距離。

在大明作為文官大佬,與軍隊一點聯絡都沒有,自然是不行的。但是與軍隊聯絡太過緊密也是不行的。而周夢臣也是文官大佬中的一員了,這個尺度,需要周夢臣好好的把握。

即便俺答辛愛父子經營豐州灘這麼多年,但是在周夢臣看來,依舊是少。甚至稱得上地廣人稀。

以放牧的角度來看,豐州灘人已經不少了,但是如果以農業的方式開發,卻很少很少,還有邊牆之外的土地,其實大明邊牆之外,很大一部分土地都是可以耕種的。只是因為戰爭的原因,將這些土地都放棄了。

如果這些土地全部開發,足夠容納兩個大同的人口。

大同一府,人口就在百萬左右。也就是周夢臣規劃出來的地方,再容納兩百萬人是沒有問題。更不要說還有黃河。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與中下游的地上懸河相比。這裡的黃河是可以灌溉的,別的不說。單單是靠著黃河,只要稍稍修建一下水利工程,可以用虹吸效應灌溉。能開墾多少土地,周夢臣而今還不知道,因為沒有丈量。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卻是肯定的。那就是這裡的糧食生產潛力,因為能超過大同,無他,大同水系不多,只有桑乾河水系,而桑乾河遠遠比能與黃河相比。在普遍乾旱的北方,水是生產糧食最重要的要素。

沒有足夠的人口,就沒有足夠的糧食。沒有足夠的糧食,就不能養足夠計程車卒。不能養足夠計程車卒,就不能保證在草原上的武力,這一塊土地,始終危險。

這是周夢臣留給楊繼盛最大的難題。

楊博沉吟片刻,說道:“我會動員一下家鄉父老北上謀生。只是具體怎麼樣,就要看情況。”

山西作為元受創最小的北方省份。人口稠密。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晉商跑到蒙古去經商。所以楊繼盛想起從山西移民。奈何中國人安土重遷。楊博也不能保證有什麼效果。

周夢臣說道;“楊兄有心了,我也會在京師想辦法的。只是也是看情況吧。”

兩人相對苦笑。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周夢臣與楊博連續商議兩日,周夢臣竭力將這裡的情況讓楊博全部明瞭,甚至與楊博一起召見在青城的重要官員。

三日在匆匆的忙碌之中度過。

皇帝嚴令,周夢臣不能不從。

在第三日,周夢臣帶著徐渭已經一百餘名護衛,看了青城最後一看,長驅南下。過大同而不入。

在船上,周夢臣看著大同方向。心中無限感慨,這一次是真的要離開大同了。只是希望自己留在大同的一切能夠在別人的手下茁壯成長吧。

周夢臣輕輕握拳,他知道,這大同的幼苗或者萌芽,能不能茁壯成長,就要看他在北京的成果了。如果他被否定,戴罪下獄,那麼關於他的一切,都會被打為另冊,踩上一萬之腳,從不管有用沒有用,對或者不對。

說周夢臣對仕途一點貪念都沒有,自然是假的。但也沒有太多的貪念,沒有非要成為內閣首輔不可。奈何,周夢臣發現,科學,工業,現代化等,一切一切都與他的官位相連。

那一刻他就知道,他絕對不能成為官場上失敗者。其實作為一個在鄉居的官員,日子並不會太難過。但是科學與工業的一切都會付之東流。

這比殺了他還難受。

而官場上,誰才不是失敗者,自然是大明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之前,還是一個想法。有這次戰功,周夢臣真得有了衝擊中樞六部,甚至進入內閣的底氣與資格了。

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完美的化解來自宮廷的危機。

一切都在北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