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府的事務是六部直管的嗎?將大同從山西省劃到直隸,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本來而今有大同巡撫之後,大同與太原之間的關係就淡了。畢竟在加銜上,周夢臣還能壓山西巡撫一頭的。總不能讓周夢臣去給山西巡撫彙報工作吧。
也就是說,大同府看似隸屬於山西省。但是在地位上就有幾分直隸的感覺了。
如果這樣能解決問題的話,方鈍早就做了。
畢竟方鈍知道,大同的問題不在大同是隸屬什麼地方,而是在於周夢臣。周夢臣一直以各種理由與戶部討價還價。而且方鈍畢竟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官,他對大明傳統財政領域是十分精通的。可以說是財政專家。但是他依然對大同的情況,無法理解。
這就是好像一個傳統工業領域的專家,無法理解網際網路造富效率。同樣一個農業政府的財政專家。也不無法理解工業是如何創造財富的。
他而今都想不明白,大同府富裕程度,是怎麼在短短數年之內,直追南京,蘇州,杭州,等少數幾個大都市的。甚至在對朝廷的財政貢獻上,已經僅僅次於江南四府了。也就是蘇州,鎮江,常州,松江。除此之外還有揚州。
當然了,不是大同繁華程度已經超過大明大多數地方。真要說起了,大同雖然呈現暴發戶的狀態,但是依舊比不上很多地方,數百年的底蘊。而是在太祖皇帝在制定財政政策上就是輕稅。不管是一畝只徵數升,還是三十稅一的商稅,還有日常所需的貨物全部免費的詔令。
除卻一地,那就是江南。也就江南重賦。
至於揚州就,是因為揚州是鹽商聚集之地,鹽稅大部分也是由揚州出的。
楊繼盛一時間也為難了,他看過大同所謂的賬目。包括朔州賦稅與賣煤收入,大同工業區的商稅,玉林關稅,還有剛剛建立起了紡織業的利潤。還有原本大同的錢糧。這些賦稅加起來,一年有二百萬兩。不過,周夢臣開支也多,別的不說,已經許諾過的換裝。就需要相當大一筆錢。
不過,楊繼盛心中盤算一下,結餘百萬兩,還是可能的。
畢竟,又不是沒有過過苦日子。楊繼盛本身就特別能吃苦,讓大同上下發揮一下作風就行了。什麼?不想?那就借你人頭一用。抄家的時候,或許還有額外收入的。
只是,面對戶部方尚書對大同財政過分關心,楊繼盛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楊繼盛思量好一陣子,說道:“錢倒是有辦法,只是戶部那邊怎麼辦?”
周夢臣也很苦惱。
首先,這錢要光明正大的留在大同帳上。畢竟周夢臣不敢也不可能,讓這錢離開大同帳上。一旦離開就說不清楚了。倒不是周夢臣怕有貪汙之名,他怕的是,別人說他有自己的錢充作軍費。
後者可比前者嚴重多了。
前者嘉靖聽了,或許只會哈哈一笑。但是後者,以嘉靖的疑心,周夢臣日子就不好過了。
但問題就來了,戶部方鈍對大同賬目,要比對戶部本身賬目都關心,時不時派人過來檢視。督促上繳賬冊等等手段。如果暫時儲存一兩個月倒也好。畢竟戶部在北京,總是有反應時間的。但是周夢臣而今不知道什麼時候動手,這一百萬兩銀子最少要在賬目上待一年。
如果方鈍再不知道,他就是瞎子了。
周夢臣苦惱了好一陣子,說道:“楊兄,你精通庶務,能不能想辦法讓這筆錢既在帳上,又讓人看不到?”
楊繼盛一時間無語了。他楊某一輩子光明磊落,鐵骨錚錚。從來不做這些偷雞摸狗的時候,他做賬目從來是將賬目做明白,而不是相反的。而今你要做如此小人之事。只是一想到復套的大事,楊繼盛只能說道:“我試試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