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青城現狀,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了,並不僅僅是藏傳佛教的原因,也有辛愛在依附大明之後,得到種種發展。甚至飛躍一般的發展,實力的大規模增長,讓其他部落不能不信服。

周夢臣判斷不錯。辛愛與大明之間的貿易,一直處於貿易逆差之中。但是辛愛雖然覺得自己的財政越發緊張了,錢不夠花了。但是他並意識到貿易逆差的危害。一方面辛愛沒有這麼面的經濟學知識,二來也是辛愛在青城其實做了二道販子,將大明的貨物,從大同運輸到青城。然後從青城發賣給各部。

誠然,周夢臣鼓勵晉商走出去。但是奈何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晉商的一次出關,很可能走上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遇見各種危險。每一個商人都是很慎重的。

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辦法是先在歸化王境地之內行商。

沒錯。雖然很多大人物都明白,所謂歸化王與大明之間的和平,很可能長久不了。但是市井小民卻沒有這個見識了。前文說過,辛愛的領地,是後世整個內蒙古中部,與其他蒙古部落之間,也是有聯絡的。

對於晉商來說,這些地方離家近,而且歸化王到底歸附了朝廷。說不定是可以講理的。

除卻少數幾支不知道說是勇敢者。還是走投無路,不能不搏的商隊之外,大部分商隊都在歸化王境內行商,而青城就成為了商隊地聚集之地。畢竟這裡還有朝廷命官。

沒錯,說得就是李成梁。

李成梁作為山西行都司經歷官。在這裡做得十分稱職。致力於關心晉商們在蒙古的行商環境,甚至出了事情,還與西京令王浩去抗議。辛愛不想多事,尤其是他在積攢實力的時候,提前與朝廷翻臉,只要不是太過分的事情就答應了。

如此一來,李成梁在青城也都有了名聲了。

李成梁有的不僅僅是名聲,還有錢包。

在李成梁的安排之下,他弟弟李成材,李成實等幾人組織商隊行商,在這一條商道上分了一杯羹,讓李家的家底迅速厚實起來了。

不過,這事情周夢臣是知道的。

李寬淵都告訴了周夢臣。

在白蓮教覆滅之後,周夢臣思量很久,在徐渭的建議之一,將李寬淵派到了土默特部。李寬淵作為白蓮教大同壇主,又是蕭芹留下的老人,在白蓮教上層被一掃而空的情況下,成為白蓮教碩果僅存的上層人物。

他來到各地板升,重招舊部。

很快就成了氣候。

沒錯,讓辛愛感到煩惱的白蓮教,就是李寬淵的組織的。

畢竟,雖然白蓮教難纏。但是也不知道,真如九頭蛇一般,砍掉一個立即就長出一個。重新長出一頭,是需要時間的。沒有周夢臣的支援,這一顆頭再長出來,需要幾年,或者,會避開青城在其他地方重新長出來。

而佔據青城經濟主要份額的貿易貨站商鋪自然也在青城之中佔據相當大的地盤。在城南有整整數條街道,還有數不盡的倉庫,這裡是青城最繁華的地方,從建築風格上,來往的人員口音上,很多都還覺得,這哪裡是青城?不知道誰將太原城的一腳搬到了這裡。

這裡聚集的商人就有數千之多。也是他們支撐起來大明與辛愛之間堪稱龐大的貿易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辛愛治理下的蒙古。要比當年俺答治理下的更加強大。當然了,兩者衡量強大的標準是不一樣了。

不過,辛愛內心之中有清醒地認識,青城的這種繁華都是建立在依附大明之上,但是大明與蒙古的關係能夠永遠如此穩固嗎?真要永遠如此穩固,是他想要的嗎?

辛愛不清楚,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所以他心中時時刻刻都繃著一根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