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風靡天下,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的身價在普通百姓看來,是高不可攀。但是北京城中,根本排不上號。

如果放在江南,更是排不上號了。

對他們來說,不管是一兩一匹,還是十兩一匹,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雖然這種奢侈品要給各種銷售渠道很大的分潤,但是周夢臣手中也是立即回籠了一大批的資金。甚至讓周夢臣有一種將這種生意長長久久做下去的想法。

不過,周夢臣很明白。這種奢侈品對於商人來說,更賺錢。但是對於大明來說,卻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宗商品。真正能夠普及大眾的商品。

周夢臣想了想就給北京寫了一封書信,讓薛夫人回大同。讓她想辦法精挑細選,從羊毛之中選出品質最好的羊毛。或者乾脆是羊絨,與最好地棉花一起紡織,造出真正的上品薛料。

畢竟而今所謂的薛料,僅僅佔了一些特性上的便宜。比如保暖,塑型的效果。但是真要說起來。薛料是比不上江南絲綢的。

大同紡織業也需要一個拳頭產品。

隨即周夢臣又將楊繼盛招來。秋收將至,周夢臣不如之前那麼關注了。但還是要問一問的。

楊繼盛將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最後總結道:“今年,去年還有一些結餘,加上今年的新糧,大概有一百萬石的結餘。另外,因為大同豐收。還有晉商持續不斷的用糧食與韃子交易。大同境內的糧食價格,還是比較平穩的。最低的時候,五百文一石,最高的時候也不過六百文,比起河北那邊要好多了,另外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去年一年,大概有十萬人在大同境內落戶。官府精力有限,這還是落戶的。有些黑戶。也是不知道,我聽徐師爺說過,大同青樓之中,多了一些河北口音的佳人。”

周夢臣一時間有些沉默。卻也沒有辦法。

很多時候,牽一髮而動全身。難以有萬全之策。

河北今年大旱,即便朝廷對河北很重視,方鈍也是下了血本賑災。但還是有些顧不上的地方。而山西的晉商卻將山西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出玉林,與韃子交易。帶來源源不斷的牛羊馬匹皮毛,在大同加工之後,變賣到天下各地。

看似不顧大明百姓安危。但是周夢臣很清楚,大同而今的勃勃生機。乃至於山西的一些經濟發展都是這一條貿易線導致的。一旦切斷這一條貿易線。大同這邊還好,周夢臣能夠兜底。但是光祿局給北京的銀子可就沒有了。而且兩年大旱,旱的不僅僅是大明,還有韃子。當然了,在韃子哪裡嘉靖三十三年的大旱並不嚴重。但是一旦截斷貿易。就不能不考慮辛愛的動靜。

辛愛就是大同鎮永遠的敵人,即便籤訂和議了。大同做任何事情第一個要想到的,永遠是韃子怎麼想?

北方大旱的時候,這再與韃子打上一仗。對朝廷來說,也是不划算的。

再加上光祿局的二百萬兩銀子,對戶部也太重要。重要到了不能切斷的地步。

不是二百萬兩太多,而是朝廷的賦稅太少,鹽稅這麼大的進項,只有區區一百萬兩,在方鈍的敲打之下,不過到了一百一十萬兩,面對戶部尚書的壓力,他們多給了十萬兩。

面對這局面,方鈍也無可奈何,誰讓人家身後有後臺啊?

所以,即便再缺少糧食的時候,也沒有截斷糧食出口。好在韃子的胃口也是有限的,吃不了太多。而且開關一兩年間爆炸交易,到了而今辛愛的家底,已經快要見底了。

畢竟,雖然周夢臣將羊肉,羊毛等之前幾乎沒有人採買的東西,變成了硬通貨。但是有一點已經沒有辦法改變。那就是韃子與大明的貿易逆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