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韃子的命門,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韃子會將除掉必須的牛羊都賣給你。留羊羔小崽子,等第二年長大。”
“對。而且豐州灘的糧食生產也會受到極大地影響。”周夢臣淡淡地說道。
楊繼盛一聽,立即明白。
就好像周夢臣來大同之前,大同外來的糧食壓制了大同本地糧食生產的熱情一樣。大量外來的糧食,讓豐州灘百姓種地變得不值錢了。
不敢說,讓豐州灘的人都不種糧食,但是糧食也會很少種,會多放牛羊。而且韃子賣出牛羊,收購糧食,雖然讓他們生活變得穩定起來。但是豐州灘的糧食命脈就抓到了周夢臣手中了。
韃子的命門有就抓到周夢臣手中了。如果真到那個時候,就看周夢臣準備怎麼動手了。
或許有人會說了,辛愛就那麼笨,眼睜睜的中計。
實在這是陽謀。
前文說過,蒙古族的生活很是殘酷。特別是在冬天。即便不出購大量牛羊,也很容易出現牛羊大批次凍死的事情,畢竟有時候人都還會凍死的,更何況牛羊?
那個時候的牛羊什麼價值都沒有了。吃是吃不完的,一到春天就臭了。
周夢臣的計劃解決了這個大難題。為蒙古人的生活帶來大改善。沒有人能抵擋更好生活的誘惑。即便明知道,這裡或許有問題。他們也不願意背棄。
甚至到了那個時候,真正想與大明和平下去的部落與蒙古貴族就會出現了。
這是大勢。辛愛雖然是蒙古大汗,但有什麼蒙古大汗也代表不了所有蒙古人。
楊繼盛說道:“好一記絕殺。簡直神機鬼謀,你說吧。要我做什麼?”
周夢臣說道:“你還記得我給你說過的朔州工業區。”
楊繼盛說道:“記得怎麼不記得。而今正做。我準備上奏朝廷,以朔州監城為中心,再析出一縣,為朔州管轄,然後尋找一個同年,放在這個位置上,新縣,可以特事特辦,你在找找閣老的門路,這事情說不定就成了。”
說到這裡,楊繼盛輕輕一嘆,說道:“有些事情就是能做不能做,不過,我已經留了得力人手,不管新縣什麼時候透過,在此之前,都可以便宜行事。”
商稅這一件事物,楊繼盛也覺得重要。
但是正因為重要,卻不能擺在明面上,不過,周夢臣作為巡撫,來大同之前,就已經向嘉靖討要了便宜行事之權。而且 巡撫作為封疆大吏,本來就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比如一條鞭法,很多人都覺得是張居正下手推行的,其實在張居正之前,已經有很多大臣嘗試推行了。
無非是沒有全國推行而已。
所以商稅的事情,周夢臣在下面悄悄地做,即便露出一些風聲,也沒有什麼。畢竟各地地方官也都過這樣那樣的舉措。但是如果要高抬高打,弄得滿朝皆知,這事情就不好做了。
楊繼盛深明這一點,想要悄悄地嘗試。只要周夢臣還大同,下面的一些舉措就沒有事情。
周夢臣說道:“那就多謝楊兄了,不過,還請楊兄在大同周邊再見了一處工業區。”
“又來?”楊繼盛說道。
周夢臣說道:“不是我想如此,實在是這些產業不能放朔州。相反放在大同周圍最為便利。”
大同本來就是塞外聯絡的交通要道。而今牛羊都從塞外而來。靠近原材料產地。再者未來的羊毛作坊,還有其他別得產業集聚在一起,也好管理。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收稅。
畢竟大明根結所在,站在周夢臣這個角度看得也很清楚。如果大明朝廷不能從工業革命之中徵收到賦稅。那麼從上到下對這一件事情都不會積極的。如果相反,工業革命一開始就給大明朝廷帶來大量的賦稅,不說別的,即便為了解決大明的財政危機,明眼人也會下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