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人口買賣,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十六章
人口買賣
張惠侃侃而談。說道:“剛剛趙大人已經說過了。周圍有糧食的地方,唯有大同與北京。朝廷邸報,今年江南大亂,黃河決口。漕糧入庫本就不多。又撥給陝西,山西,山東,河北賑災糧。而今北京已經沒有多少糧食,剩下的糧食,定然是要鎮倉的。不可能賣。唯獨大同,周夢臣這幾年大力推廣屯田,而今又下了大功夫,修建十幾條灌溉乾渠,與文鶯湖工程。我的訊息是今年大同定然會減產,但絕對不至於絕收。再加上大同原本的存糧,數量不多,但還是有的。我估計,周夢臣如果下功夫,擠出來二三十萬石糧食也是有的。”
“二三十萬石,對我們來說,已經差不多了。”
即便是在大明,賑災也不是救所有人,而是讓青壯儘可能活下來。這二三十萬石,再加上青城一些存糧,足夠辛愛本部過了這個冬天。至於面年春天該怎麼辦?那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春暖花開之後,縱然有青黃不接。但也要比冬天要好過得多。
“如果讓周夢臣甘心拿出這二三十萬石糧食,就是事情關鍵了。”張惠說道:“君子可欺之以方。古人尚有贖人之令,況且是今日,如果我們說要歸還百姓,讓周夢臣出一些糧食。應該不過分吧。”
“而且這些人即便不送出去,今年冬天,難倒能熬過去。臣不過是廢物利用而已。”
辛愛聽了,才算是平靜下來。緩緩地思考起來。他說道:“周夢臣真願意為這人出糧食?”
張惠說道:“由不得他了。此事立即宣揚出去。倒是大同百姓都要寄希望於周夢臣了。周夢臣好歹是讀書人。仁義兩個字,總是要念的。”
話雖然如此,張惠卻是從自己的印象之中判斷。周夢臣絕對不是將百姓死活置之不顧的人。不過,他不能表現出來而已。
辛愛心中暗歎:“兩相其害取其輕吧。”不過,辛愛還是不甘心,說道:“可以是可以。不過,這人不能從板升出,板升是我的糧倉。決計不能少人。你剛剛不是說,其他部落有漢人奴隸嗎?不管你怎麼做。將這些漢人奴隸弄過來給大同便是了。不,將青壯留下來,老弱送過去。”
張惠也不好說什麼。或許這才合張惠的心思。畢竟在板升的漢人雖然也有奴隸的身份。因為,板升的漢人必須登基在蒙古貴族的名下,才有自由開墾的權力,從原則上,這些漢人開墾出來的土地,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所屬的蒙古貴族的。
而今張惠按大明體制建立了衙門,也無法撼動這種隸屬關係。無非是收兩份賦稅,一份是官府的,一份是蒙古貴族們的田租。
板升的漢人對辛愛有用,不會輕易放棄。但是各部的漢人就不一樣了,這些漢人僅僅有小部分與板升一般開墾土地。更多是從事畜牧業,比如放馬,放養等事情。這些事情對蒙古人來說,可有可無。有固然省事,沒有也行。
而且為了防止漢人逃跑,一般都是與牲口關在一起的。冬天凍死很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真正的性命之危,還是這些漢人。
張惠答應下來。立即做兩手準備。一手想辦法透過利益交換都手法,儘可能將各部的漢人奴隸給換回來。雖然有些困難,但並不是不行的。畢竟今時不同往日。糧食比奴隸更重要。
而且蒙古制度之中,奴隸本來就是可以買賣的。只是看價格如何。
第二手,就是與大明這邊接觸。
張惠不可能跑到大同。他能與大明接觸的人,就是經歷官李成梁。
張惠也知道了李成梁是他的接頭人。不過,李成梁對他沒有管轄權。充分支援張惠的自主權,李成梁無非是一個訊息傳遞的通道。畢竟幾年,最大的困擾就是訊息不能及時傳遞到大同。甚至張惠傳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