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戰爭後遺症,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十四章

戰爭後遺症

世界上最可怕的災難,就是人類自己製造的戰爭。

而戰爭的傷害,絕不僅僅是交戰時。雙方的死傷,已經交戰時對平民的殺戮。對物資的損壞焚燬。還有持續不斷的影響力。

而周夢臣在大同數年,不可謂不盡心竭力。但是本質上來說,周夢臣依舊沒有將大同的戰爭後遺症治療好。周夢臣雖然加大了對大同的管制,但是單單大同的社會財富遠遠比不上週尚文戰死之前。

同樣的問題。

朔州之敗,給韃子帶來的影響。決計不僅僅是損兵折將。辛愛的威信被動搖。還有別的方面的影響。只是有些影響是顯性的,一目瞭然,但是有些影響卻是隱性的,當時看不出來。但是不知不覺事情已經有了變化。

而今辛愛這裡就是一樣。

朔州一戰,辛愛一方總共折損二到三萬人,雖然大明斬首隻有一萬多人。但是還有不少俘獲。還有不少傷員,雖然逃出了邊牆,卻逃不過傷病,在草原上缺醫少藥而死。

白蓮教的骨幹盡去。才讓辛愛收拾起來,是如此得心應手。

而戰爭給蒙古帶來的傷害,才剛剛開始。蒙古人本來就不多,全部人丁加上板升的人丁,不過一百二三十萬,即便沒有精確的統計,也知道這個人數絕對不過超過一百五十萬的。

更重要的是,辛愛本部人馬大概站其中一半稍稍多一點。

從這個數字來看,就知道戰死被俘失蹤的二萬多青壯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即便因為蒙古殘酷的生存狀態,讓他們的人口結構上,青壯數量佔比比較高,婦孺也不少,最多地是孩子。因為沒有避孕措施的情況下,每一個女人都在大量生孩子。但是孩子夭折數量極多。老人的數量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

這樣人口結構。蒙古所有成年壯丁,最多四十多萬。這兩萬多人是一個怎麼樣的比例,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不說戰場上的事情,單單是生產領域,一下子少了這麼多生產主力,那也是要出事的。這也是為什麼辛愛有千萬不甘心,也老老實實俯首稱臣,去大汗,稱歸化王的原因。

不得不承認,張惠將板升直接列入辛愛直轄之後。辛愛帶來更多的資源與財富。再加上原本蒙古的家底,這個難關雖然不好過。但未必是過不去的。

只是奈何,屋漏偏逢連夜雨,橋頭又遇打頭風。

嘉靖三十二年的旱情,又如約而至。

在大明幾乎整個北方大旱,只有輕重的不同。最重的是陝西與山東兩地,大同這邊,不要看周夢臣忙得焦頭爛額的。但是大同地理板塊上與山西在一切的。山西多山,似乎是因為這個原因。雖然也旱得厲害,到底不至於絕收。

而辛愛這裡,就不一樣了。

首先蒙古這邊的糧食生產,特別是靠天吃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也算是民族習性。

很多人印象之中,蒙古人不種地。其實不然的。蒙古人很早就種糧食,以彌補畜牧業的不足。只是,蒙古人種地的方式,在任何一個漢人看來,就覺得,你稱呼這個方式叫種地?

他們就是找一出好地,然後就穀子灑進去,限制牛羊過去,等秋天縱馬踐踏過之後,再將穀子收起來。

似乎連脫殼都一併做了。

只是這種做法,不施肥,不灌溉,不除草,指望有什麼好收成?根本不可能。不過,這也體現了蒙古人以 畜牧業為根本的經濟模式。這種不消耗體力的糧食根本就是一種補充而已。

大部分韃子都是這樣做的。甚至在明人記載之中,還有直接吃生谷的記載。卻不知道是不第當時人寫的段子。

但是這種方式太靠天吃飯了。

如今旱情嚴重,很多本來水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