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安置方案,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八章
安置方案
巡撫衙門之中,徐渭說道;“我大體看過來,有五萬多青壯,都留在玉林。並沿著玉林到殺胡口一路安置。只要讓他們安頓幾年,撥款修新邊牆。玉林一帶,也算是邊牆之內的。而今只能等了。”
“最大的難題,就是老弱了。老弱還是不同的,幾乎沒有女人。只有一些不能生育的老人。老人大概有一萬多人,身體條件很差,老病纏身。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需要安置。但是剩下孩子更多,最小的五歲,最大的十三歲。再大一些,就會被當作成人用了。數量巨大,有五萬之多。我估計韃子那裡的應該沒有漢人小孩子了。”
這也是工業革命前人口結構的特殊性。
那就是小孩子特別多,甚至在一些工業革命人口統計之中。小孩子的數量佔據了全部人類數量的一半。也反應出來小孩子堪稱恐怖的夭折率。
楊繼盛說道:“周大人。以我之間,在大同重建養濟院。將太小的孩子都收納到養濟院之中。允許百姓收養-孩子。但是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銀子。”
徐渭說道:“這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這個負擔太大了一點。我給諸位的建議是,如果迫不得已,這個辦法可以用來兜底。”
“我到有一個辦法。”李儒摸著自己的鬍子說道:“其實皇家一直有收養戰死將士子嗣的傳統。當然了,這都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太祖成祖之遺風。而今規模大不如前。但是也是有一些的。數量不多。我們可以上奏朝廷,將年紀比較大的孩子,送入宮中,將來可以侍衛宮廷。也算是有一個前程。”
大明朱家這個傳統。其實還是朱元璋開始的。
朱元璋有養義子的習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朱元璋宗族單薄,身邊信任的人比較少。他就選了一批孤兒養在身邊,作為內外耳目。
後世留名的也只有沐英。但其實並不僅僅有沐英。有名有姓的有十幾個之多。沒有名姓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只是他們大多都死在開國戰事之中了。死在與陳友諒與張士誠的大戰之中。還有一些與朱文正似乎有牽連。也消失在大明的政治版圖之中了,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過這樣的人。
而在此之後,成祖也有這個作法。很多戰死沙場的將領之後,養在宮中。
只是後來皇帝的做法就淡了。原本非常有人情味的事情,就變成了祖制。而且也不打大仗的話,哪裡有那麼多將領遺孤。
不過,不做歸不做。但是制度還在那裡。
也就是豐城侯府出身勳貴,熟悉掌故。尋常文官大體都不記得大明還有這個制度。
周夢臣也不清楚,問道:“此事行得通?這些孩子的父輩也不是戰死將士?”
李儒沉吟片刻說道:“應該可以。我接到條目上寫的是,沒於王事,沒於國難。這些百姓為韃子所虜,死在漠北。也算是國難吧。”
周夢臣也明白,其實李儒還有一些沒有說的話。
這樣做能給嘉靖帶來一些好名聲。
大明宮廷一年消耗,最少一二百萬兩銀子之多,比得上一個大同鎮了。這還是僅僅是常規開銷。並沒有算嘉靖自己的愛好帶來的財政負擔。不管是之前作法事,而今是大規模實驗。
甚至可以說,大明財政崩潰原因之一,甚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嘉靖花錢從來是沒數的。而嚴嵩更希望嘉靖花錢沒數,不如此嚴嵩怎麼從裡面撈錢啊?
宮中多養一些人,乃至於數千人。周夢很並不為嘉靖錢袋子擔心。
這也能給這些孩子帶來一個好前程。的確而今不是開國之時了,這些養在宮中的孤兒,與開國時期養在宮中是兩個樣子,開國時期養在宮中,那可是真在馬皇后膝下。而這個時候的孤兒,所謂的養在宮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