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王恭廠,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一章
王恭廠
周夢臣此言一出,這個劉吏員滿心的不願意。
是的,缺人的事情,不能全怪在劉吏員的身上,畢竟他上任的時候,人本來就不全。但是缺人的好處,卻大多都在劉吏員手上了。
整個軍械局一年撥款四萬兩,這可是從工部尚書口中說出來的。定然是沒有什麼水分的。
這四萬兩相當大一部分都是付給工匠的工食錢,甚至這工食錢都是國初定下來的,與朝廷的俸祿一樣很低。
什麼?你說材料。
很抱歉,人家對外採購的事情並不多。最少在國初的時候,鐵是自己開採的, 遵化鐵廠關閉的原因之一,就是工部倉庫放不下了。至於木材。工部在南方的關卡,專門有一項稅,就是抽木材的。只能用木材交稅。
雖然將木頭從南方運到北京,運費恐怕比木頭本身要貴。但是朝廷很多制度,根本不講經濟原則。
即便而今朝廷體制敗壞不少。對外採購的事情做得也不多,更多是近乎於強買強賣的和買。總之價格可以壓得很低,只不過承辦的商人很容易傾家蕩產而已。
在冊兩千人,實有八百人。就是說有一千二百人的工食銀落到這些吏員手中了。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橫財。
他們可不願意割肉。
只是這個時候,卻不敢多說。劉吏員只能說道:“屬下明白。”
周夢臣也不說什麼?一開始不好下重手,重要留些餘地。如果這劉吏員等人真是一個明白人。周夢臣也願意寬大處理。但是如果不老實,到時候再處置不遲。
周夢臣接著問道:“年例多少?”
劉吏員說道:“一萬九千件。”
周夢臣一愣,語氣之中帶著不可思議說道:“一萬九千件?盔甲嗎?”
在周夢臣看來,這個數字太不可思議了。
不管這個廠子組織再差。一個八百人的廠子,一年下來僅僅打造一萬九千件盔甲。這效率太低下了吧。
不,在朝廷在冊的工匠有二千人上下,這算什麼?在朝廷看來,一個工匠一年打十副甲就行了。這是做武器嗎?根本就是造藝術品吧。
劉吏員說道:“並不都是盔甲,其中還有一些刀盾長槍之類,總計一萬九千多件。請大人放心,我們一定能完成年例的。”
周夢臣聽了之後,簡直是無語了。
比起盔甲,這些武器更好打造好不好。
一萬九千件居然還不是都是盔甲。這樣的生產效率,讓周夢臣簡直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了。至於劉吏員還敢來邀功。周夢臣覺得,放一個小學生在他這個位置上都比他做的好。
不。派一個豬在這個位置上。也能完成好不好。
周夢臣捏著手中的槍頭,放在一邊的工棚裡面,說道:“這裡就看到這裡,去王恭廠看看。”
周夢臣之所以不看了。一是因為,在周夢臣看來,冷兵器已經落後於時代了。周夢臣不想在這一件事情投入太多的精力。其次就是這個盔甲廠的一些,周夢臣都看不過眼。已經準備整個組織架構都要推倒重建。
一年生產一萬九千多件武器,還不全是盔甲。周夢臣覺得他如果不做出一些改變,就是在侮辱自己。
既然決定推倒重建。那麼就不用多看了。
反正將來的盔甲廠,大概除卻工匠之外,其餘全部要變。
周夢臣說走就走。可謂來去如風。
工部的作坊雖然並不是一個挨著一個,但也相距不遠。很快周夢臣就到了王恭廠。
這一次周夢臣學精了。一來並沒有下去看生產,先看資料。在冊工匠四千多人。一問實際工匠不過二千多人。看樣子比盔甲廠好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