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新人,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繼盛捨棄南京吏部主事,來擔任軍器監察驗廳主事。這個選擇很難說利弊得失如何?
不過,周夢臣忍不住問道:“楊兄何以來此?”
楊繼盛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我聽說,軍器監之所以得立,就是因為周兄督造火炮,大有利於前線,甚至為曾總督督戰,戰車,火炮數以萬計,可有此事?”
周夢臣說道;“正有此事。”
楊繼盛說道:“這就是楊某之所以來。楊某屢次上書朝廷,欲軍前效力,哪怕為一馬前卒,能為大明開疆,雖死無憾。只是朝廷屢屢不準,我知道,軍器監缺人,就主動來此,總要為復套大計做一些事情。”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嘆。
似乎知道的越多,越煩惱。
周夢臣雖然不是大明核心決策層的一員,但也算是旁聽者了,大明決策層一些小圈子裡面的事情,都是瞞不過他的。所以他才知道,復套大旗之下,有多少暗潮湧動。而大多少底層官員卻是不知道的。
就好像楊繼盛。
大部分人官員都沉浸在大軍將北伐復套的氣氛之中。楊繼盛更是這一件事情的積極支持者,而且他的復套並不是單單是口頭上的,更是想去邊疆任職,不管是大同,榆林等地,都可以。
只是吏部是絕對不會壞規矩的。
三甲進士因為科名各有安排。如何準了楊繼盛,那些不想去邊疆的二甲進士該怎麼安置?豈不是獨獨顯示出他楊某人,氣節高昂,不畏生死,顯得同輩進士,貪生怕死了。
這也是為什麼吏部上下,想將楊繼盛一杆子打到南京的原因。
他們覺得這楊某人是一刺頭。
還是吏部尚書聞淵有幾分惜才之心,給了楊繼盛重新安排。
周夢臣說道:“楊兄,有此念再好不過了。軍前將士所有的武器合格不合格,都要看楊兄了。”
楊繼盛看著周夢臣,說道:“周大人,事先說話。我楊某人沒有別的本事,就骨頭硬,不會說話,你要人檢驗武器。我是不會通融的。”
周夢臣哈哈大笑,說道:“這再好不過了。”
周夢臣都想這個檢驗機構放在其他各部。畢竟,在周夢臣看來,入列的武器。只憑借生產部門自己檢查,怎麼看都有一些不大對。只是周夢臣必須考慮一些別的東西,比如權力鬥爭,這個權力放在別的衙門,別的衙門就抓住了自己的痛腳了。
如果以事論事自然再好不過了。問題是,大明很多事情都不是以事論事的。
他又不能一直盯著。他擔心下面人其實已經暗自放水了。只是他不知道。
畢竟都是一個衙門的,人情世故都是繞不過去的。
只是周夢臣萬萬沒有想到。他實際情況,比他預料的更嚴重。
在軍器監籌備的時候,所有工廠的生產根本沒有停,因為這事情與下面的工匠關係不大。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是給軍器監幹活,與給工部幹活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楊繼盛一上任就接了一個大活,那就是曾銑訂下的所有武器都已經生產完了。就要讓曾銑派人來取了。
甚至之前各廠內部也都檢查過了。
而楊繼盛先去周夢臣拿了周夢臣自己定下來的每件戰車,與火炮的質檢標準之後,直接叫攔下了所有交付,他要檢查。
要知道剛剛建立起來的察驗廳僅僅有楊繼盛等幾個新調來的官員,根本不足以檢查這麼大一片軍器,有人報到周夢臣這裡,周夢臣也沒有說什麼,他算了算時間,曾銑派人來接受,還有一段時間。有時間讓楊繼盛檢查。
畢竟楊繼盛這個人的脾氣,周夢臣瞭解幾分。是一個較真的人,他也不好壓服,說道:“由他去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