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外科手術的進步,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一章
外科手術的進步
帳篷之中,李時珍看著一個將領,只聽他呼吸急促,鼻翼煽動,嘴唇發紫,臉上發白。
李時珍面無表情,說道:“他傷在胸前,給他將衣服脫了。”
立即有兩個十幾歲的小孩子,將這個將領的甲冑給脫了。李時珍看看了這個將領的護心鏡,上面有明顯的凹陷,這是被重兵器砸在胸前了。很多將士遠遠在帳篷之外看著。不敢進來。
這兩個十幾歲的孩子,在這個時代已經不能算是孩子。他們都是戰爭孤兒,父祖輩都是戍邊將士。而今養在軍中,大軍一旦交戰,傷亡太多,單單憑藉李時珍以及他十幾個師兄弟,根本支撐不下來。
李時珍自然要收了一大批學徒。
如果按照傳統中醫的培養,這些學徒根本不能出診。但是戰場一些傷亡都有極大的類似型,李時珍只能急就章培養出一批專治外傷的戰場郎中。當然很多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傷勢,也會送到李時珍這裡。
比如眼前這位,被重兵器打在胸前,鎧甲都擋不住。
李時珍讓學徒,將這個將領的四肢綁緊,找幾個人來按住。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而今手術麻醉的辦法,還是針灸麻醉。而針灸麻醉也顯示出極大的侷限性。比如人的體制不同,用針的程度不同,其中之千變萬化,讓人很難把握,不是針灸造詣非常深,不容易掌握。
特別是因為是薛已所創,很多手法是薛門獨有的薛已的弟子容易學,但是對於李時珍來說,就有一點困難的。
當然了,李時珍不是不會。而是出現過幾次,病人術中清醒的情況。並不是每一個病人都有關公刮骨療傷的意志力。所以正在手術的時候,一動會是什麼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雖然這樣的機率並不高,但是李時珍還是讓病人上了一身束縛的套裝。
隨即,李時珍開啟兩卷皮套,一卷裡面全部是針,大大小小不同針,是用來針灸的,另外一卷都是刀,各種各樣的手術刀,剪刀,等等,奇奇怪怪的手術器材。
經過一年的發展。
外科手術呈現出百花齊放,或者自由奔放的發展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幾乎每一個接觸外科手術的醫生,都喜歡用自己的方式打造出一批手術器具,但是大體上還是分兩派的,自然是薛派與李派。
與後世已經規範化的手術器械不同,而今的手術器械充滿了個人特徵。
李時珍說道:“這種重器擊打傷,還好好檢查傷口,很可能積鬱血氣,首先要做的是放血。否則人是撐不住的。”李時珍一邊給兩個學徒說,一邊手指捏著一個三稜錐,手起錐落,插在病人胸前,隨即立即拔起。
“噗”的一聲,一道血水噴出來。
病人的臉色有所緩解,最少呼吸平穩了下來。
李時珍說道:“進來兩個,準備輸血。”
外面的將士們立即說道:“我,我,我。”
對於輸血這個醫療辦法,將士們接受的很快,對於這些每天都要面臨危險的人來說,只要能活下來,幾乎是百無禁忌。輸血能救命就行,其餘的管他三七二十一的。
只是而今大明的血液儲備技術不行。
雖然知道水蛭口水能夠防止血液凝集,但是天下哪裡有那麼多水蛭?而且是活的。
所以,對於輸血,一般用人對人輸血。用精心打造,一根精心打造的陶瓷針管,抽出一管血,然後給傷者打進去。當然了,這都是驗過血型的,普通士卒還享受不到這個待遇,但是將領在驗過血型之後,都會在身邊找幾個同血型的親兵,就是當移動血庫的。
雖然這裡面依然有很多風險。
但這已經是這個時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