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曾銑參觀軍器局,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五章

曾銑參觀軍器局

曾銑曾經在兵部混過,當過一段時間的京官。雖然沒有在工部任過職,但是對六部衙門還很熟悉。

畢竟,京官很多事情都要在各個衙門裡面疏通。畢竟周夢臣這個工部主事一個責任就是與兵部的人交接武器。各部之間上到大佬,下到小吏。都會常常的串門。曾銑自然對整個工部乃至附屬各工坊有印象。

當然了,細細數來,曾銑從山東,到山西,從山西到陝西,到而今的三邊總督,少數出京十幾年了。

一些記憶也有些模糊了。

但是再怎麼模糊,也不會認錯。

他眼前看見的絕對不是之前的工部軍器局。

雖然工部各廠,在描述之中用了廠這個詞,其實更容易讓人理解,本質上,不管是王恭廠也好,盔甲廠也好,他的存在形式更接近於一個衙門。這種情況,也呈現在門戶上。

這些廠的大門,都是非常傳統的衙門的大門。有臺階,有正門,側門,有門房等等。與縣衙府衙的門口只有規格上的差距,並沒有設計上的區分。

但是而今曾銑看見的是什麼樣的大門。

而今的大門就好像是將一段院牆給直接扒開了。只有一道柵欄擋住。似乎為了撐場面,有了非常結實的硬木。而下面卻裝著一個個小輪子,在一道鐵製軌道之上,門口有兩個士卒守著。一旦有人進出,就將大門拉開。

這種形制的大門,曾銑從來沒有見過的。

甚至從某禮法上來說,這根本不是一個軍器局的正門。不合規矩。

好在這不是明初了。嘉靖自己都不是講規矩的人,這些小節並不用太在乎。

其實,周夢臣本人很多事情也不願意大動干戈。只是,不行啊。

衙門的正門根本不方便物料進出。即便有幾個側門。在周夢臣看來還是有一點小。

畢竟,周夢臣覺得也要為未來留於餘地。都不是那些大木料的運輸,單單說將來,很多大炮的運輸都不方便。

不要用現代路上運輸效率,去衡量古代的馬車承載力。別的不說,新技術新發明不說,單單橡膠的使用,就不知道給人省了多少力氣。為什麼周夢臣造馬車。換算成現在的尺寸,也有一個麵包車大小了。但是周夢臣給出的載重,只有十石,不足兩噸。

就是因為這個時代,整個木製輪子,想要推動太過沉重了。即便是一兩千斤的重炮,都需要近十匹馬去拉,如果更重,移動起來絕對是問題的。

這也是周夢臣在工廠之內的大量使用軌道的原因。

承認,周夢臣先為未來的鐵路鋪路。但是同樣,周夢臣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其實說起來,這也不算是正門。但是這個大門,是周夢臣設計工廠圖紙的核心座標。也是因為周夢臣知道運輸困難,所以設計的車間位置的時候,就考慮了貨物進出。

周夢臣從這裡進入工廠內部,去各個車間是最方便的。

既然周夢臣就從這裡進出了。

那麼下面的官吏們,自然都跟著周夢臣走了。

一時間當初的大門早就鎖死,吃灰了。

這個大門,也就成為事實意義上的大門了。

曾銑一身青衫,沒有穿官服。來到這裡不急著進去。等了一會兒,就看見很多馬車進進出出的,大多數都運得原木。也時不時見一些工匠從裡面出來。但見這些工匠的氣色很好。衣衫整齊,聲音洪亮,看上去底氣十足,沒有菜色。

曾銑心中暗自點頭,給周夢臣加分了。

曾銑這種傳統的是士大夫,其實並不太看重工匠具體的技術管理與改進。但是對一件事情,卻很看重,那就是最底層的人過得怎麼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