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大同兵馬,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的。
周夢臣對徐渭點點頭。
徐渭將一張地圖鋪在桌子上。
徐渭說道:“剛剛清點出來的數字,大家也都清楚。馬總兵麾下騎兵一萬有餘,李世子麾下三千。除此之外,大同左右衛,乃至玉林等延邊各衛,大多有千餘這正兵。大同城內更有千餘人馬歸巡撫衙門直接調動。總計三萬人馬。這是大同所有的戰兵。”
“但是遠遠不夠。不客氣的話,這一點人馬,連將邊牆給站滿都做不到。更不要說防禦韃子突破邊牆。”
“所以,大人決定,放棄邊牆。確保各城,這也是無奈之舉。”
周夢臣心中暗暗嘆息,他何曾不想依靠長城將韃子擋在長城以北,但是根本不可能。人馬不夠。甚至之前大明的長城也都是不守的,只是每年秋季派人來守一陣子,號稱擺邊。更多是起一個報信的功能。
“為了確保軍隊數量,也為了防秋。”徐渭說道:“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全民皆兵。而今春耕已過,所有百姓都要習練戰技,在必要的時候,上城駐守。原則上,各地的正兵都不會長期駐守一處的。未來會編成兩部,一部由副總兵麻祿帶領,一部由戚繼光帶領。另外一部分給京營一部分。由豐城侯世子帶領。這些人馬就是與韃子決戰的人馬。”
徐渭說道:“諸位有什麼意見與想法嗎?”
周夢臣也計算過。以大同周圍的壯丁,周夢臣能拉起十萬民兵。在這裡還是要感謝幾十位軍官家族與饒陽王的無私奉獻。否則周夢臣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糧食來養兵。而且這些剛剛聚攏過來的百姓,本身也沒有什麼積蓄,周夢臣想不養著,也很成問題。
既然如此,先將人給拉起來。將來周夢臣再填補到軍隊之中,而今大同的軍隊遠遠不夠。
“大人的想法是好的。”麻祿說道:“而且大人剛剛編成的各衛也是要增添新兵的時候。只是兵器怎麼辦?前番大戰,兵器折損太嚴重,末將估計不僅僅大同城內,就是各地衛所的武庫之中,也沒有多少武器。”
前文也說過,大明朝廷原則上是放任各地打造武器的。大同鎮用的就是大同鎮自己打造的武器。
大同鎮的武器本來就不是太好,指望剋扣軍餉的軍隊,自己能打造出什麼好兵器不成?再加上各種敗仗。的確讓軍隊損失了大量的武器。畢竟真要說起來,蒙古人比大明更缺少兵器。
大明的兵器好歹都是鐵的。
蒙古人的兵器就不好說了。
這也是單位數量的大明騎兵戰鬥力在蒙古騎兵之上的另外一個原因。
不過而今,因為白蓮教徒在豐州灘站穩了腳跟,蒙古人這方面的缺口降低很多了。當然了不全是白蓮教徒的功勞,畢竟韃子還有一個很大的供貨商,仇鸞。想在大同鎮倉庫之中,找到多餘的兵器根本是妄想。
即便大同鎮庫存的兵器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質量太差了,那一支軍隊都不想要。才留下來的。但是對韃子來說,已經是願意出大價錢來賣。
無他,即便這兵器再差勁,最少是鐵。
只要是鐵,對蒙古人來說就是賺的。
如此一來,大同武庫之中庫存如果是滿的才是怪事。
當然了,這些東西在賬冊上體現不出來,不過卻瞞不過徐渭的法眼,更是郭副總兵的罪名之一。
周夢臣說道:“先斬木為兵,演練而已。兵器的問題,我來解決。”周夢臣心中暗道:“看來,軍器監的問題,必須儘快解決了。”周夢臣的銀子總歸是有限的,對他來說,最經濟實惠的辦法還是自己打造,不要說,這裡是什麼地方?是煤都大同。
有大量的煤是興辦工業的極大利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