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大同旱情,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二章

大同旱情

大同城下,周夢臣看著大同城的城門。周夢臣內心之中有了幾分沉甸甸的感覺。

頂著大太陽來一路沒有怎麼停歇,此刻來到大同城下,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只看外面的麥田,已經長得很高了。只是周夢臣卻也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麥田長勢似乎不大好,在河道邊的麥田還是能保持原來的長勢,但是在遠離河道的地方,麥子就長得很是矮小,甚至有一些枯黃之色。

周夢臣心中頓時多了幾分擔憂。

楊繼盛知道周夢臣會來了,立即來到大同城外迎接。

周夢臣見了楊繼盛,根本沒有怎麼寒暄,直接問道:“各地有沒有組織抗旱了?”

楊繼盛說道:“已經在辦了。只是天時如此。無可奈何。今歲恐怕要減產。”

周夢臣聽了,嘴巴開合幾分,說道:“減產幾分?”

楊繼盛說道:“不知道,這要看情況了。如果再這樣下去,很多旱田,能收七鬥就不錯了。如果繼續旱下去,這情況就非常不樂觀了。”

一時間,兩人目光焦慮,相對無言。

糧食生產從來是古代的根本要事,今日這情況,在後世根本不算是旱情。甚至可以說,很多地方年年用井水澆地,已經習慣了。都不關注下雨不下雨了。但是而今卻不行。

下雨不及時,收成就不夠。

收成不夠,很多方面都要受到影響。

而且這偏偏不是周夢臣能夠控制的住了。

徐渭說道:“大人,楊大人,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還是回去再說吧。”

周夢臣深吸一口氣,說道:“是我失態了,頂著大太陽也不是一回事,回去再說。”

在巡撫衙門之中。

楊繼盛將地圖鋪開。說道:“而今可以確保收成的,最多三萬頃土地,也就是御河,十里河,已經桑乾河以北這一片地方。南邊各府縣受到的影響並不是太大,旱情主要集中在桑乾河以北地區。當然了,我也打聽了,宣府那邊也旱。總之老天爺沒有想讓我過好日子。”

周夢臣看著說道:“可挖水渠了?”

楊繼盛說道:“已經組織人辦了。各地訓練的民兵全部停止訓練去挖水渠。只是有水渠又怎麼樣?沒有水啊。御河與十里河水位下降的厲害,桑乾河倒是有水,但是桑乾河附近本來就不是太旱的,真正的旱情都在北邊。特別是長城內外,旱情尤其嚴重。”

周夢臣說道:“組織打井了沒有?”

楊繼盛說道:“打了,只是大同地勢太快高,最少在五丈以下,才能出水。這樣的水井,實在是太費事了,根本快不起來。我也是沒有辦法了。”

周夢臣心中也很是無奈。

地下水在五丈以下,是什麼概念,也就是十五米。

雖然並不是所有地方的地下水都這麼深,一般來說,都是靠近河流的地下水比較淺,但問題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根本不需要掘井。

這十五米的深井,周夢臣當年在武昌搞打井機器派不上用場。因為太深了。

壓水井的原理是用大氣壓將水給壓上來,一個標準大氣壓在是十點三米,也就是說,在密封完好的情況下,也不過能壓十點三米,更不要說這個時代的密封並不完好。連十點三米的這個極限都達不到。

所以,這種深井就不可能只打一個眼了。必須放開了挖掘。能容納一個水桶打水。

這工程量就大多了。

而且做工面有限,也擺不開人手,非常危險。一旦遇見榻方,就等於活埋了。

周夢臣說道:“不管怎麼說,而今多打一口井,將來再遇見這樣的事情,百姓就多一分活路。這樣吧,傳令下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