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雪中對,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九章

雪中對

張惠這番話卻是真心實意地。

在張惠看來,白蓮教是什麼?一群邪教,能成什麼大事?

至於對國家制度的思考與實踐,根本不能如儒家士大夫相比。甚至當時這個時代,任何學派都不能與儒家相比。實在是實踐太多了。

辛愛說道:“願聞其詳。”

張惠說道:“我觀白蓮,還是教主以及各分壇那一套,各部都有自己的私心,比起朝廷官職。唐代大儒柳宗元有一篇文章,乃是《封建論》,大汗可以看看,其中就說的大汗面對的情況,各部首領世襲罔顧,只顧自己的私心。不肯為國家效力。百姓只知道有首領,不知道有大汗。大汗威嚴就在本部人馬支援之上,一旦本部人馬損失過多,就會擔心其他各部取而代之,大汗縱然有二十萬之眾。但是每一次打仗,都不敢盡心竭力,唯恐勝於戰前,敗於戰後。”

“如此國力不可盡用,戰力不可盡使。如此何以稱雄於天下。”

“唯有去封建,罷各部首領,選賢任能。命為長官,以令百姓,如此大汗能對大汗的百姓,如臂使指,在出戰,大汗二十萬之眾,就不會瞻前顧後,各級將領的生死榮辱都在大汗,自然不會在戰事儲存實力。”

“這是強國之正道。”

辛愛說道:“可惜依舊不是現在能做的。”

辛愛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很明白透過做不到。真正說來,辛愛的本部估計有大軍一半左右。而且蒙古貴族之中,畢竟關係複雜,並不是說辛愛本部人馬中就沒有蒙古貴族,恰恰相反,辛愛本身就是蒙古貴族的一員。

從貴族到皇帝,這一步看似簡單,其實很難的。

張惠說道:“但是有些事情卻是可以做的。”

辛愛說道:“先生請講。”

張惠說道:“就是漢民,而今漢民在豐州灘的板升,有近百座之多,共有二三十萬人,如果以漢制治之,則一府之地也。編戶齊民。令男子服兵役,則能得數萬漢軍。有數萬漢軍,與大汗本部一起,豈不能壓制住其他部落,等大汗在治內,去封建,命官吏,修甲兵,待天時,則能東征西討,合蒙古於一,然後四十萬騎,側策馬而南,即便是大明又如何抵擋啊?”

說到這裡,張惠似乎全心全意地為辛愛著想。

其實張惠如果不是與周夢臣談過話,也不明白這個計策的惡毒之處。

這個計策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點,不是這個時代人所能理解的。

辛愛如果能推行這個制度,他首先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官員,其次他很快就會發現,他無法控制自己的官員。原因無他,蒙古人是全民皆兵。管民就是管兵。下面的官員一個個上馬管兵,下馬管民。這是什麼?

這是軍閥。

與部落首領又有什麼區別?

如果不想下面的官員如此,他就派出官員相互制衡。於是他發現他養不起龐大的官僚集團了。

畢竟蒙古產出薄弱。一場天災,就要南下劫掠才能生產。他又增加了這麼多的脫產者,憑藉草原上薄弱的經濟怎麼養得起啊?

而且他即便能勉強養起這個龐大的官僚體系,但是內部的互相制衡之下。就會影響到對外的戰鬥力。那時候的蒙古人的戰力比腐敗過的明軍,估計也強不了多少。

總之,一句話。蒙古這麼多大汗,也不是沒有人傑的。最後還是選擇了這種政治制度,不是他們見識不足。而且其中愚者根本不曉得其中奧妙,只是自己沒有能力改變而已,其中賢者有能力改變,卻知道其中奧妙,知道在草原上行漢制,不過是一個畫餅而已。

而辛愛的政治水平,是不足以堪破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