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一五章 建築史上的奇蹟,錦衣風流,大蘋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巖壁的那一刻,身邊計程車兵發出震天的歡呼聲,把禿猛可也跟著鼓掌起來。
海日古雙手上磨得鮮血淋漓,本來他可以用毛氈或者其他物事纏在繩索上防止受傷,但那樣一來便無法控制下滑速度,只能憑藉握著的手力和腳上的摩擦力保持一定的速度,即便如此,兩隻手上已經磨得血肉模糊。腳底踏上崖壁上突出的樹根的那一刻,他幾乎癱軟在地,混身毫無力氣。再看看那射過來的箭支固定的地方,海日古更是差點尿了褲子。
那支箭根本就沒有射在樹幹上,也沒有卡在石縫裡,只是淺淺的橫著掛在一顆拇指粗的樹杈上,那樹杈還是個幼枝。在取下箭支的那一刻,海日古特意用手扳了一下,啪嗒一聲,那幼枝應手而斷,也不知是怎麼支撐到現在的。
但無論如何,終於是過來了,海日古朝對岸揮揮手,歇息片刻,將繩索的一頭拴在腰間,踩著岩石的縫隙爬上了對岸的山崖頂端,將帶過來的兩根繩索一高一低牢牢的拴在一顆大樹上。
對岸的韃子兵們一起用力,將繩索拉緊,牢牢將另一端拴住,便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單索橋,一隻手可以拉著高位的繩索,腳下踩著下邊低位的繩索,可以慢慢的移動到對岸,相較於剛才的單索飛渡,已經不知安全了多少倍。
饒是如此,在選拔出來的百餘名士兵過河之時,還是有七八名士兵半途中踏空,慘叫著摔下繩索去,墜入黑沉沉的黃河急流之中;由此可見剛才海日古爬過繩索時該有多麼的兇險。
但這麼一點傷亡已經絲毫不能沖淡把禿猛可的興奮,即便天色黑了下來,四下裡已經看不清景物,把禿猛可還是下令連夜完善這座繩索橋;過去的數十名士兵帶過去數十根長索,在兩岸崖壁之間拉起了蛛網一般的繩索橋樑;把禿猛可又下令士兵四下砍伐樹木,在繩索橋樑的底部用一根根的木棍拼湊拴牢。上萬人摸黑行動,一隻忙到半夜三更時分,終於搭成了一座由繩索和木棍組成了搖搖晃晃的索橋。
看著這索橋搖搖晃晃,但在上面走動已經安全的很,有了這座橋,一萬六千名士兵在一個時辰左右便可透過對岸。唯一有點難辦的是馬兒如何過去的問題,這些馬兒無論是鞭打還是呵斥,都不願踏上這搖晃的索橋一步;最後還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牧民想出了辦法。用布條矇住馬兒的雙目,用草屑塞住馬兒的耳朵,把戰馬全部變成了聾子瞎子,這才讓戰馬踏上了索橋。
即便如此,幾匹馬兒在晃動的橋上突然受驚,竄出索橋邊緣,沖斷了幾根側邊的繩索摔下山澗,而且還連累的旁邊十幾名士兵摔下去的事故還是發生了數次。
無論如何,天色微明之時,韃子大軍還是難以置信的越過了黃河天塹出現在黃河北岸寧夏鎮的土地上;晨曦中,把禿猛可回馬看著這座索橋,眼眶中竟然有些溼潤,他本想保留著這座橋,將來有機會來此的時候,要立碑撰文加以紀念,但一想,這橋保留在此處,天明之後極易為明軍哨探發覺,於是狠狠心下達了燒燬的命令。士兵們在橋面上鋪上乾草,一把火將這座舉世無雙的索橋燒成了灰燼,再無一絲痕跡。而韃靼大軍則神不知鬼不覺的沿著寧夏以東的山地,緩緩朝寧夏西北的長城隘口方向逼近。
(ps:關於這座橋,應該是當時歷史上最長的繩索吊橋,可惜當時沒有吉尼斯紀錄這一說,這橋也在建成後不久便認為損毀,導致不存於世,史書上也沒有記載,實為建築史上之憾事。後世過了數百年,也沒人能超過這個記錄,更沒人造出這麼氣勢恢宏的索橋來。不得不說,此橋的損毀,是蒙古建築文化史上的一大損失,令人扼腕嘆息,唏噓不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