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節,我的八次奇妙人生,葡萄,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四十五平米的小院子的主要空間留給了中間的休憩區,擺了一組典雅的鐵藝桌椅,還有一把陽傘。他們一家三口可以在這裡吃飯,事實上,他們除了颳風下雨天和冬天,其餘的週末都在這裡吃早餐,有時甚至還有周末午餐和夏夜的晚餐。
而在院子的西南角,入戶門不遠處,她讓人做了一小塊沙坑,給兒子挖沙玩,旁邊還有兩個刷了顏色的舊輪胎,牆上則釘了個籃球框,噗噗經常在這裡玩得滿頭大汗渾身髒兮兮,他的高爾夫推杆練習也在這裡完成。
廚房的另一邊有個小小的鐵藝旋轉樓梯,可以上到西廂房上面的平頂露臺,露臺上有欄杆,也有碳化木葡萄架和格柵,部分以玻璃封隔,組成一個半敞開的小花房,花房裡有白色格柵的園藝背景桌,上頭擺了掛了不少別緻的花園雜貨和園藝工具,也有一些花器,大都是做舊風格的鐵藝和紅陶花器,算是法式鄉村風格。來者無不稱讚其美麗別緻有腔調。
這個露臺有三十二平米,相當於下面客廳連帶廚房餐廳的大小,圍欄掛滿了能盛放半年的天竺葵,花團錦簇。同樣,除了小花房外,這裡的主要空間也佈置了休憩區,有一組刷成舊藍色的防腐木戶外桌椅,這裡適合喝下午茶,軒敞,周圍景色一覽無餘,春風秋月自可入懷,也是客人來她家作客最喜歡停留的區域。
比較特別的是,為了增加採光,客廳和廚房的頂部是鋼化壓膠玻璃,也就是說在露臺的大部分割槽域,腳是踩在玻璃上的。當然,腳感肯定不如室外防腐木地板,但是連帶開放式廚房和餐廳的客廳只有通向庭院那一面有玻璃門窗採光,其餘三面無窗,便只得在頭頂上打主意。
四合院畢竟做不到南北通透。
所以,用來做客廳、廚房、餐廳,寬四米長八米的西廂房其實就是固定到北房和西圍牆及南圍牆上的陽光房,當初這麼做也是為了節約建造成本。
李如洗順著她自己設計的小徑走過她的庭院,原生態的汀步石,切割成不規則圓形,配合著鵝卵石,蜿蜿蜒蜒,把小花園的各個區域串連起來,最後延伸到大門口。
她的小花園是朋友圈裡很出名的,很多人都羨慕,到了最近繁花似錦的花季,同事同學朋友們紛紛趕來喝茶拍照。
雖然小得可憐,但畢竟,在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段,有個小花園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啊!
是的,前幾年她買的學區房是個小小四合院。確切的說,是小半個四合院。
這個小小四合院包括北面的一間正房一間耳房和兩間西廂房,再就是中間的小小院子,以一堵牆和隔壁的東邊大半個院子隔開,佔地面積一百一十七平米,房本上建築面積是七十二平米,庭院四十五平米,當時售價一千二百萬。
幸好,他們結婚時正是一個房價大低谷,當時總價一百多萬的房子賣了八百多萬,只有四百萬左右的缺口。
結婚多年,他們有一百多萬積蓄,剩下兩百多萬則貸款,月供一萬四,兩人的公積金加起來能覆蓋其中八千,每月自己大概還要還六千左右。
陳琢理一開始不同意,在他看來,為了兒子折騰學區房可以,但是最好不要要求太高,買個六七十平米的老破小樓房,價格最多和他們賣掉的房子大致相當,等兒子上完學還是要賣掉,重新更換新的,更舒適的房子的。
二環裡的四合院這種東西,是土豪的配置,並不適合他們這樣的中產階級。
何況當時這房子殘破不堪,根本就不適合居住,兩間西廂房像窩棚一樣,他小時候住在過農村爺爺奶奶家,那時住的平房都比這個好得多,更是大得多,不能理解李如洗對這個小破院子的熱情。
但是李如洗堅持。
最終陳琢理妥協了。
付完房款,兩人手頭只餘幾萬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