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十八子,主神器,織明,蝸牛非牛,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秋收時節的夕陽總是特別豔麗,紅彤彤地斜掛在西邊天際,落在平原盡頭的樹梢上,更顯得比往日稍大一些,彷彿一個碩大無比的紅蘋果般,舉手可摘。
此間的許多地方上,那稀稀落落的莊稼地也都還沒有收完,有些莊稼更長勢愁人,許多都已經乾枯在田地裡,無人問津。
近一段時日裡,不斷有各方訊息傳揚。
有說大批官軍要經過此間,前往豫北去剿賊,他們聽聞後都十分害怕,畢竟“賊過如梳,兵過如篦”,他們是既怕流賊,也更怕官軍。
總之,他們最清楚不過的一點是,一旦真的打起仗來,最後苦的還是他們這些平頭老百姓,所以許多人都離開村莊,躲開了大路,田地裡的莊稼也就因此而耽誤了。
豫南一帶的百姓同豫西那邊相比,還是有很大不同,他們雖然也聽說過“闖王”的名號,但對其印象卻並不好,仍是將他們視為無惡不作的“流寇”。
雖然,對官軍的印象也並不友好,但在這些貧苦百姓看來,至少官軍還有朝廷的管束,還有地方官員的制衡和約束。
而所謂的“流寇”,還不是跟個吃人的魔鬼一般,他們一路劫掠,走到哪裡就搶到哪裡,據說流寇和蝗禍也差不多少,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此刻,闖王李自成在攻克洛陽後,開倉放糧,賑濟百姓等等收攏人心的事蹟,還遠未傳頌到這裡。
就算偶爾有人提及,百姓們也大多當做是飯後笑談,並無多少人相信。
多少年來,他們所聽到的都是說“流寇”如何殘暴,每破一城,除了將城中糧秣金銀洗劫一空,更會連城牆都給剷平,還美其名曰“鏟城”。
而且,流寇更會在鏟城之後,將城中百姓盡數裹挾,充為隨軍腳伕與雜役,以此來擴充自己人馬隊伍,當然那些無用的老弱就會被遺棄掉,任其自生自滅。
然而,老百姓卻是既怕賊寇,也怕官軍。
大明的許多官軍中更是兵疲眾多,玉龍混雜,他們圍剿流寇不行,可滋擾地方,劫掠百姓,卻是絲毫也不比流寇差。
所以,此間的人們是也怕闖王的人馬南下,又怕官軍的人馬西來,尤其這一兩天風聲更緊,沿著這條通往新蔡的大路周邊,許多村莊裡的人都早早逃空了。
這一日黃昏,一群外出逃荒的饑民,正艱難地行走在汝寧往上蔡的大道上,他們在夕陽的餘輝中踏著一路煙塵,在漸漸濃起來的暮色中,自南奔北而去。
突然,迎面馳來一大隊騎兵,逃荒的饑民們不及躲藏,只得慌慌張張地在大道旁跪成一片。
他們害怕自己胡亂瞎跑,反而會激怒迎面奔來的那一隊騎兵,不管他們是官軍,又或者是賊寇,發起怒來對他們都是一樣的打殺,因此個個心驚肉跳不已。
此刻天時已是黃昏,娃兒們腹中空空,早就餓得不行,正小聲啼哭不止,旁邊的大人忙探手上前,捂緊了他們的嘴巴,生怕驚擾過路的大軍,惹來殺身災禍。
一些鬍鬚花白的老人也跪伏在道旁,深秋的晚風吹拂下,他們本就衣衫單薄的身軀不住顫抖,聲聲痛苦的呻吟也不時傳出。
這群饑民的頭都貼到了地上,他們不是不想瞅一下過路的大軍,但又不敢正面去看,只得將額頭緊貼著地面,用眼角的餘光悄悄窺望著行過的騎兵馬隊,眼神中滿是畏懼之色。
之所以畏懼,是因為他們這些貧苦百姓,永遠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不論遇到官軍,還是對上賊寇,都註定是被劫掠一空的命運,稍有反抗便會身首異處。
其實,若真的對上了賊寇,可能還會好一些,他們大多隻是劫掠,並不會大肆屠戮他們這種貧苦百姓,可官軍卻不一樣,他們劫掠之後,甚至會將百姓殺光,再砍下頭顱以冒充賊首去邀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