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迎闖王,不納糧,織明,蝸牛非牛,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種作派,前期固然很是得力,因為有許多的大戶供他們劫掠,可大戶也會越搶越少,直到最後佔據天下時,卻已無大戶可搶,那又如何?
而天下的饑民百姓們卻已習慣了“不納糧”,這時若再向他們抽丁徵糧,瞬間就會從恩人而徹底演變成刻骨的仇人。
“升米恩,鬥米仇。”古之名言自有其理。
自古以來,天下百姓墾荒種地,交糧納稅,實乃天經地義之事,更是基層政權組成的重要功能之一。
李自成固然是個打了老鼻子仗的主,在戰術上還是非常高明的,可在戰略層面上卻太過短視。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後世也有許多人戲稱闖王李自成為嫁衣王,並不是毫無道理!
當然,李自成此刻喊出的“不納糧”口號,還是具有無比強大的煽動性,無數饑民奔走相告,更蜂擁加入賊軍。
而其在豫省不斷攻州佔府,擴大地盤,同時大搞分田地吃大戶之事,極得民心,即使官兵再來反攻時,饑民們也是拼命的抵抗,拼死守護自己分得的田地財產。
其實,在原本的歷史上,闖王還真就靠著“不納糧”而佔據了半壁江山,然而最終卻也因為“搶大戶”的徵糧做法,導致軍心渙散,士無鬥志,也因此迅速落敗,最後更身死九宮山。
不過,這些在這個世界裡還沒有發生的所謂“歷史”,即使闖王與他的謀士牛金星、宋獻策等也無法預知。
大明崇禎十五年,正是清國崇德七年,這一年的二月初,盛京城裡依舊十分寒冷,但更冷的還是人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