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帝王之術也,織明,蝸牛非牛,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此為白露三候!
大明崇禎十二年八月初一日,已是時至白露之期。
白露節氣的到來,基本上就預示著悶熱難耐的夏天結束了,由此刻開始天氣就會漸漸轉為涼爽,寒生而露凝。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宣府北路各地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大多是準備麥種,及時騰茬、整地、送肥,準備搶種冬小麥。
“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平川。”
到了八月初一,就是白露時節了,在山坡丘陵等相對高一些的地方已經可以開始播種冬麥,等到了秋分時節,那些河谷平地上就也可以開始播種麥子。
而早期開荒出來的田地裡,馮元山已經組織搶種了一批春麥,雖是種的晚了些,但也聊勝於無,多少也能打點麥子出來。
這邊搶收的同時,還得抓緊時間往地裡送糞、翻耕、平整好田地等等,及早做好搶種冬麥的準備工作。
相比於以往,今年的北路顯得格外熱鬧,無論是堡城內,或是堡外的田地間,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息。
隨著軍屯田畝的清查,以及連續數月的墾荒修渠,使得北路的軍戶們看到了希望,田畝的增加就意味著來年糧谷產量的增加,便不會再忍飢挨餓啦。
如此,家家戶戶的每一個人都有活計幹,就連那些孩童也是一般,張誠將各處堡城的經歷書辦都派了下去,每處百戶所或是幾個臨近的新屯堡,都會設一員教習,專司教習幼年的孩童們識字。
按張誠制定的章程,北路的孩童們年滿十歲,一律要識字,從三字經、千字文開始學習,到了十四歲時,依各個孩童的情況再行分流。
他們在年滿十四歲時,會依各人情況被分派到各處工坊充當學徒,或是錄入軍冊進行操練,也有一些就回到各自屯堡裡耕種勞作。
只有那些極為聰慧的孩童,在年滿十四歲時才會被選到獨石、赤城、雲州等處的書院,繼續讀書識字深造。
不過,他們每年也要參加為期不少於三個月的操練,張誠可不想培養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他要的是可以仗劍走天涯的文士。
上馬可為將,統萬軍。
下馬坐朝堂,治萬民!
這才是張誠對他們提出的要求。
申時,又稱晡時,古人一般是早晚兩餐,晚飯基本上就是在申時食用,所以稱“晡時”。
開平衛指揮使靳新朋前時與指揮同知嚴慶榮前往下北路清理隱匿軍戶、屯條,屯軍,今日午時才自下北路歸來,剛剛用罷晚飯。
就有府裡下人來報,他的族侄獨石步營千總靳勇前來求見,靳新朋心知這個靳勇又是遇事不決,前來登門求解的,便吩咐下人請靳勇到書房等候。
靳新朋才步入書房內還未落座,靳勇就起身迎上急急說道:“阿叔一路辛勞,靳勇也知此刻應使阿叔好好休息,確是不該登門叨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