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普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節,盛芳,須彌普普,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份萬姓書而已,建平旁的也許不行,可江南文翰之地,文人學子並不罕見,只要他開口,莫說一份萬姓書,下頭人十份八份,乃至百份都能造得出來。當真遇得要用的那一日,再寫便是。
這一回以小博大,所得實在出乎他的預料,這郭家父子二人不同心的事情,當要同楊知州說一說才是。
看著郭安南如此行事,他倒是諸多感慨,一下衙,立時就回了府上,把兩個已經開始受啟蒙的兒子叫得過來,考問了一番,又說了許多道理,見得兩人並無什麼長歪的跡象,復才鬆了一口氣。
***
小公廳中,沈念禾正翻看各處遞上來的文書。
此時荊山下的各項工程已經同步鋪開,光是堤壩都分了十三個開鑿處,當中又各自分了十個到二十個小隊各自負責不同任務,而圩田更是分為三十九處,民伕各自散落。
攤子越大,管起來就越難。
民伕從何處抽調,抽調之後在哪裡點數,點完數之後如何分派,做完此處,轉向彼處又當如何轉,轉向哪裡,每一處地方今日當有多少人,明日當有多少人,譬如此時要上樑,當要上樑工,明日上樑工完工,當要轉往另一處,那一處是哪一處,誰人去通知,誰人去接應,甚至晚間住在哪裡,吃食怎麼送去,幾時上工,幾時下工,如何輪班,千頭萬緒,全都不易分派。
沈念禾要做的,就是先照著此時的進度擬出十天內的安排,譬如今日堤壩甲乙丙丁處各自當有多少人,小工多少、大工多少、匠人多少、上樑工多少,從哪裡抽調最省時省力,做完之後,又轉去哪裡。
方案擬好之後,交由張屬核對,裴繼安稽核,再轉判官復看,最後去往郭保吉處拍板。
可除此之外,因各處進度不一,不可能完全按著原來的計劃進行,是以每日都要按照下邊送來的最新程序,由小公廳中人進行匯總,再給她做調整,最後再一次送去裴繼安處重新安排。
“調整”二字,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如何讓民伕最小幅度地在各處工地當中輪轉,又如何安排各處進度,使得人力、糧谷乃至住所能夠做好匹配。
如若甲處當要二十名瓦匠,可當地配備的住處同糧谷只夠十人,那要如何居中協調,或增配置,或將其餘暫時不影響工期的匠人、民伕調往它地,這個“它地”,又要距離較近,又要能負擔住處同糧谷,還要當真能消化多出的人丁。
這個差事,不但要對整體狀況同進度十分了解,還要長於計算、排程、平衡,本是張屬先擬,後頭每每要熬到半夜,還不盡如人意,便轉到了沈念禾頭上。
她心算極快,又是從小衙署轉過來的,況且當日裴繼安擬定圩田、堤壩方案時就全程參與,做起事來自然事半功倍,只將文書掃了一眼,心中默算,不多時,就察覺出不對來。
其餘地方雖有延誤,卻不至於造成太大影響,唯有那建平縣送來的文書,上頭散散碎碎列了許多東西,仔細一看,與當日派下的相差極多。
她仔細又謄算一遍,愈加發覺問題不小,因少了建平縣中本該提供的住所與糧谷,本該明日就轉去的民伕便無處住宿,也再無食水可用,而缺了這一環,其餘地方的輪轉也要隨之暫緩,便似三個人同時用筆畫一條線,如果照著既定的方向同速度去走,最後就能畫出一個圓形,可要是有哪一個人停在當地,就不能再覆成形。
這事情頗為嚴重,沈念禾連忙去尋了裴繼安,把文書、術算擺了出來,前後一說,最後道:“是不是要遣人去催一催建平縣?”
建平縣一直以來對圩田堤壩事都諸多推諉,可郭安南已是去了好幾日,按道理當有些進展才是,只不知道為什麼,這人去了好似沒去一般。不過他到底是郭保吉的兒子,會多幾分面子,有些話不好說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