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桃卡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 不復嫁(雙重生) 第201節,不復嫁(雙重生),脆桃卡里,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細地開墾過,卻長出青葉蔓蔓,連成一大片。
“這個時間正好種地豆。”莊戶指了指,“我們年年種,熟得早,你來看。”
他徒手挖出來一截,給沈遙凌指了指帶著泥土的部分:“我們吃的就是它的根。”
沈遙凌接過來仔細看了看,用拇指搓破一點皮。
皮很薄,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方才就是直接蒸熟搗碎上了桌,口感雖不如煮過的山芋細膩,但也並不粗糙,還有股清香。
沈遙凌又摸了一把土,土質乾燥疏鬆,她往下挖了挖,又輕輕鬆鬆挖出好幾個。
沈遙凌驚道:“這麼多。”
“這不算多!”莊戶滿不在意地起身走開,隨便找了另一株,一邊扒拉一邊道,“最普通的都能長出這麼多,好的都有二三十個!”
沈遙凌再度被震到。
她愣了許久,問道:“方才我吃的那一碗裡面,是幾個?”
莊戶想了想:“兩個不到。”
沈遙凌怔怔不語。
心中飛快地算著賬。
一個人吃一頓,通常是二兩米飯。
穀子畝產兩百斤,而這個地豆,以她粗略估計,隨便一條貧瘠的溝地,也能產出十數石。
對比之下,是驚人的可觀。
如果大偃能多種上些地豆,能讓多少人吃飽飯?
作者有話說:
查的資料說,在大寒氣候時,歷史上確實用過馬鈴薯這類的高產作物來代替主食,但是最終沒有大面積種植,有說法是因為馬鈴薯當時引進是作為宮廷佳餚,由專門的人負責種植,沒有把暑種和技藝推廣,我猜測,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大家覺得這個不好吃(哈哈哈)。
總之不管是通西域還是引進新物種,歷史上都是經歷了比較漫長的時間的,不會這麼輕易,文裡投機取巧,只顧邏輯基本通順就好,也是比較無腦的,只能說是借用了一點歷史資料,但已經魔改得面目全非了,最好不要代入哈哈哈,否則或許會覺得有點難受(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