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三章:苛稅,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明一代,軍戶的地位最低,還要低於農戶及商人。
洪武一朝,衛所制度繁盛,朱元璋也曾放出豪言,吾養雄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粒之糧。
時至今天啟一朝,恰恰相反。
全國各地繁多的衛所及軍戶,成為朝廷難以處理的大問題,更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朱由校正是因為知道這個問題在後世帶來的災難,所以才未雨綢繆,讓朱燮元提前來到日後爆發衝突最為嚴重的山陝兩省,整頓衛所軍屯。
可是就連朱燮元都沒能想到,衛所制度崩潰的表象下,是底層眾多根本制度的早已崩潰。
戶籍制、土地制,都是難以處理的大問題…
朱燮元整理了下心緒,好能讓自己儘量看得可信一些,轉頭衝僉事官問道:
“鎮西衛去年徵收軍屯稅,是按什麼方式徵稅?”
剛才已經說了那麼多黑料,僉事官現在的反應倒是不再那麼害怕了,他道:
“回總督,對衛內軍屯,每畝徵糧一斗二升。”
朱由校在萬曆四十七年繼位,天啟元年時曾頒佈了減免全國賦稅的詔旨。
詔旨中明確規定,天啟元年至天啟三年,減免全國賦稅,自天啟三年開始,將施行新的徵稅政策。
即全國官田畝稅最高不得超過每畝五升三合五,而民田需得另減二升。
也就是說,現在全國一些貧困地區,每畝徵稅最低的只有三升,這已經是歷朝最低的時候了。
朱由校的那份詔旨中,對衛所軍屯並沒有明確規定,不是沒想到,而是不敢。
衛所軍屯,牽動的利益太多,當時減免全國賦稅,不過是即位之初攏定人心之舉。
而天啟三年頒行的新徵稅政策,實際也是在為後續改革田畝造勢。
當時水到渠成,並未激起任何浪花,可一旦涉及到衛所軍屯,只怕就要起動盪。
朱由校心裡明白,對於衛所軍屯,必須要緩緩圖之。
根據洪武年間祖制,軍屯田稅每畝不得超過一斗,鎮西衛徵稅,在天啟三年降稅後,居然比歷年都要高!
這正說明了,衛所軍屯在全國田畝中的獨立性。
由於幾乎衛所軍屯涉及到全國的文官武將,這些大明最基層的管理人員,根本不怕朝廷會認真的來查。
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於偉只是其中之一,各地衛所情況,顯然都不怎麼樣。
更主要的是,這些苛重的軍屯稅,幾乎都進了地方文官武將及地主、縉紳的腰包。
身為皇帝的朱由校,並沒有在歷年戶部的財政奏疏中看見全國各地的軍屯稅有增加朝廷多少收入。
朱燮元身在地方,對這種情勢更為了解。
就拿鎮西衛來說,該衛軍屯,十有九荒,軍戶即便有心耕種,也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達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鎮西衛還徵收如此苛重的軍屯稅,無異於是在奪財害命。
軍戶活不下去,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自洪武以來,全國各地軍戶的逃亡現象屢禁不止。
即便朝廷有嚴令,軍戶依然鋌而走險,攜家出逃。
這種情況在萬曆年間開始屢日劇增,到了如今的天啟年間,更是已經司空見慣。
那麼,軍戶逃亡的後果是什麼?
是該軍戶及全家,永世都將見不得光!
永樂年間,朱棣針對日益增長的軍戶逃亡現象,定下了嚴規,即一人逃亡,牽連全族。
若軍戶逃亡,當地官府會到逃亡的軍戶家裡抓另一丁壯,謂之補缺。
這也就導致了廣大軍戶娶妻難的現狀,沒有幾個女人願意嫁給軍戶,因為如果你嫁給軍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