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六章:改革紅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分省錄取制。
朱由校也並不都是夏日打獵、冬日溜冰,在後宮的時候,也經常考慮過這個問題。
這玩意第一次還是康熙搞的,首先時間跨度並不大,後世也一直在用,算是一個顯著的考試模式進步。
江浙地區對其它地方,所謂的科舉進士數量,佔有壓倒性優勢,朱由校自然也明白這個情況。
最近各地貢生之間的爭執,也是因此而起。
相比江浙地區,北直隸順天府倒是沒什麼,咱是從龍之地,還怕名額少?
可邊陲甚至一些偏遠地區,想出一名舉人那可太難了。
換句話說,這個政策能有效減少江浙等科舉一直很強的地區的舉人數量,給偏遠地區計程車子們提供方便。
再加上《京報》的大力宣傳,到時候無論東林黨怎麼嘴炮,大家還不都是該考考?
誰還能為了兩句嘴炮真不去參加科舉…
只怕這道政策下去,就連一些東林士子都要喊上一句:天啟皇帝聖明,我們都跟著皇帝幹了。
嗯,真香!
“啟奏陛下,臣以為,壬戌科殿試,朝廷如要分省錄取,還不如復漢之制,舉孝廉!”
大臣們議論半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劉宗周站了出來,道:
“五十萬以上人口之大縣、大州,可舉五名進士,五十萬以下的小縣、小鎮,則每年舉兩名,甚至每兩年舉一名。”
聽著下階群臣們嗡嗡再度議論起來,朱由校的臉黑了下去。
恢復東漢舉孝廉制度,這劉老頭怎麼想的,那不是越活越回去了麼?
朕的大明,那肯定要與時俱進,莫說科技樹,就是各種制度,也要踏上進步的道路!
皇帝做無聲的抗辯,很快,魏廣微躡足踏出,道:
“臣以為不妥!”
“歷朝歷代,皆有適宜時勢之制,舉孝廉畢竟距今一千多年,舉孝廉制不合當下科考境況。”
“臣以為,陛下所說分省錄取制,可以在壬戌科殿試先行一試。”
“臣是主考官,又是河南籍大臣,可以領銜幾位翰林臣子,擬出一套河南卷。”
“至於其餘各省,也選一位重臣領銜出卷,如此,方可平息爭議!”
兵部尚書崔呈秀也道:“陛下,臣以為此議可行。”
“萬曆三十七年會試,朝廷為鼓勵遼東考生應試,在試卷上蓋‘夾’字,諸位同僚不妨回想,當年遼東多出了幾個舉人名額?”
見眾人紛紛搖頭,崔呈秀滿意一笑,心道還是準備充足的鳥兒有蟲吃,他伸出一個手掌,道:
“五個!”
“萬曆三十七年,朝廷僅在遼東考生的考卷上,加蓋了一字,遼東考生的舉人熟料,就多出了五名!”
語落,殿上議論聲音更加明顯。
很快,便有人急不可耐地站出來,道:
“臣不敢苟同!”
卻是尚寶司少卿黃世斌,他道:
“江浙地區自古便是科考大省,朝廷取仕有限,增加偏遠地區考生名額,就要削減江浙、順天等處的名額。”
“這樣一來,勢必要有學藝不精,魚目混珠之人,真正有學識之士,卻因名額問題,與功名失之交臂。”
“如此,不僅會讓朝廷蒙受損失,也是對寒窗苦讀多年的學子的不尊重!”
“還請陛下,切莫隨想隨做,要從時勢考量啊!”
朱由校聞言,睜開眼睛,瞥向下頭,不悅道:
“愛卿這意思,是說朕想一出是一出,沒有看江浙地區考生的情況了?”
“臣不敢!”
“不敢——”這樣的話,朱由校真是聽得多了,冷哼一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