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優劣利弊(下),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八股文太重形式,是“束縛思想”,難道古人就不明白這個道理?明明知道如此,還是不改,那就一定有不改它的理由,肯定仔細權衡過利弊。像高務實前世的公務員考試也考申論,考過公務員的人應該知道,申論作文要寫好不容易,往往是拉分的關鍵,內容主要是當今的熱點難點,也有固定的格式可套,什麼“三段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等。其實這難道就不是現代版的八股文麼?當然,比較起來,其自由發揮度要稍高一些,但是弊端是高下不好評判。也許從形式上來看,似乎要比八股文自由多了,但有時明明覺得寫得很好,論述很精彩,卻和“標準答案”不符,分數很低。或者同一篇文章,這個人看了說好,換了個人批卷子就覺得是一派胡言,分數很低。
事實上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才有八股文這樣的嚴格要求,首先形式上統一標準,制定遊戲規則,確保公平的取捨,以免惹人非議。八股文有格式上的要求,卻沒有所謂“標準答案”,而且那時候考完的試卷都會發還本人,上面都有批改痕跡,這可是對批卷者的巨大壓力,不能不認真謹慎。比起前世的只知道分數,不能檢視卷中是改得對還是不對,反倒是公開民主多了。
八股文有利有弊,總體上看,近代以來對其弊端有過分誇大的嫌疑,而忽視了它在選拔人才、確保公正公平、延續中華傳統文化、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其實,八股文真正最大的弊端,以高務實來看,並不在於文體,而在於出題的範圍。明清之八股文,考題範圍基本侷限於《四書》[注:理論上《五經》也算,但實際上考得非常少],寫文章的時候,還幾乎不允許有自己的思想,只能“代聖人立言”,那就無怪乎“禁錮思想”了。而且考題不外《四書》也導致後期出題上的麻煩——《四書》翻來覆去每句話都考過了,每句話出題都有不知多少“範文”。結果只好“別出心裁”,搞出各種截搭題,雖然這些截搭題中也有不少奇思妙想、獨闢蹊徑之題,卻也少不得鬧出一些奇葩無語的笑話。
其實這幾年閒來無事的時候,高務實所做出的大明改革規劃裡頭就有關於科舉改革的很多內容,不過那都是在將來掌握大權之後的事,甚至不光是掌握大權——還要有巨大的聲望以及前期做出的許多鋪墊作為支撐,然後才能分步驟、一點一點來改革。
至於說跟前世那些要搞“****”的人所想的廢除科舉,高務實倒是完全沒有想過——君不見那麼多法國啟蒙思想家極力推崇中國的科舉制?法國啟蒙思想泰斗伏爾泰甚至在《論孔子》中寫道:“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佈了更有用的真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超過基督教義的最純粹的道德”。而法國1793年憲法所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以及法國1795年憲法所附《人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宣言》都寫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分別定義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義務的原則。把外國先哲的格言寫入憲法,這可算是第一例!中國文明當時在法國受到推崇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論語》中的經典,如今十分醒目地鐫刻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大廳裡,被譽為處理國家關係的“黃金法則”。]
不僅是崇拜孔子,伏爾泰對古代中國的行政執行機制更是大加讚揚,認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統治形式,中國要幸運得多。他說,在這裡,“一切都由一級從屬一級的衙門來裁決,官員必須經過好幾次嚴格的考試才被錄用。在中國,這些衙門就是治理一切的機構。六部屬於帝國各官府之首;吏部掌管各省官吏;戶部掌管財政;禮部掌管禮儀、科學和藝術;兵部掌管戰事;刑部掌管刑獄;工部掌管公共工程。這些部處理事務的結果都呈報到一個最高機構[注:應該是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