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章 張氏例錢(上),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隆慶四年初的最大新聞,想必就是高拱起復。其不僅重新進入內閣成為武英殿大學士,而且在皇帝的授意和堅持下兼任了號稱“天官”的吏部尚書,此所謂掌銓是也。一時之間,高府便從這兩年的門可羅雀突然之間變成了車水馬龍的景象,把個原本就有些狹小落拓的高府整天擠得滿滿當當。
而朝野上下——尤其是此前倒拱風波中站在徐階一邊的科道諸官更是有些惶惶不安,不知高拱的復仇之劍何時斬落。但高拱接受了高務實的勸說,反而分遣門生故吏放出風去,說“徐階昔日於我有恩,後來雖然因為一些政見有別,發生了些許齟齬,但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今後自當與諸位同僚同心協力,共匡國事”云云,總算才沒有再嚇死幾個。
而高務實在上次陪進皇宮之後,倒也沒有太多值得一表的大事發生,左右不過在家讀書。一直到隆慶四年正月二十五,一個人的到訪才算是稍稍改變了一些他的生活。
到訪者姓張,名四維,字子維,號鳳磐,蒲州風陵鄉人,原是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近日來高拱掌銓之後,他立刻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並升任吏部右侍郎,參與朝政。
這個提拔在朝中其實是引起了一些爭議的。
按說,張四維的資格履歷其實不差:此人生而穎異,年十五舉秀才,名列優等,當地督學劉某甚奇,稱其必為國家棟梁。嘉靖二十八年鄉試,以第二名中舉。三十二年,中進士,因其文章、書法兼優,入翰林院為第一名庶吉士。三十四年,授翰林院編修。四十一年和四十四年兩充會試同考官,分摹《永樂大典》副本。
此時四維閉門讀書,窮詣博覽,深思考究,頗有成就。代袁文榮起草策士文牘,通古博今,計謀高明,被官場士林盛譽為“真博物君子”;為徐文貞考訂國策大計,對各種策論,陳述利害,理據充分,博得好評,對於參政頗有價值。
至隆慶元年,《永樂大典》副本錄成,升右春坊右中元。皇帝首御講幄,以四維充任經筵日講官,他盡心答對,多所發揮,皇帝常竦意聽之。同年主持順天鄉試,不久升為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直到此次高拱重回內閣,被破格提拔重用。
倘若要按高務實前世的那個官場的視覺角度來看,此人首先是出自大富之家,同時還是半個高幹子弟,本人也是品學兼優,其從政經歷也基本可以說是一帆風順,至於政績嘛……不說成績斐然,也完全稱得上頗有作為。如果非要雞蛋裡挑骨頭,那無非就是“缺乏基層工作經驗”這麼一條了。但是此時乃是明朝,明朝的官員升遷其實並不怎麼看重所謂基層工作經驗這一茬——遠的不說,就說高拱和張居正,歷史上這二位直到出任首輔,也沒有在基層幹過,可這二位都能稱得上是救時良相。
那麼,在明朝為官最看重的是什麼?
首先,看榜。張四維是什麼榜?正經的進士出身,且是翰林院第一名庶吉士。
其次,看官。張四維是什麼官?皇帝的親近學官,且有編撰大典的經歷在身。
再次,看名。張四維有什麼名?翰林出身清貴名,且兩次充任掄才考官之職。
那這個……就怎麼看也是個夠格的了,雖說一下子直接出任吏部右侍郎看起來有些驚人,但其實想想也並不足奇,畢竟是“封建王朝”嘛,理論上來講只要皇帝願意,昨日一介布衣,今日也可以立刻執宰天下。那麼,張四維升遷一下,怎麼就引起爭議了呢?
其實說到底,原因就在於高拱過於高調地讓高務實露了一把臉。因為在這之後,有心人回頭一查,嚯!張四維居然是高務實的親舅舅!
高務實的父親高揀,原配夫人本來姓孫,但可惜無子早逝,其續絃夫人姓張,正是蒲州張家之女、張四維的親妹妹,也就是高務實的親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